心率是一种医学上的计量单位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解释就是心脏跳动的频率,当然,心率的高低直接揭示着心脏是否处在健康的状态之下。临床上心率不齐也是很多见的,容易引发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和心脏部位不适的情况,是需要及时治疗的。那么,心率不齐应该吃什么药物最好?
心率不齐是指:心率不在正常范围内的跳动。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已沿用了近30年,由VaughanWilliams提出,又经Harris等补充而完善。VaughanWilliams分类法根据药物作用的电生理特点将药物分为四类。
具体分类
Ⅰ类
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对静息膜电位无影响。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Ⅰc。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10s,以延长ERP最为显著,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s,降低自律性,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等。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0s,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强。药物包括普罗帕酮、恩卡尼、氟卡尼等。
Ⅱ类
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性。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抑制多种钾电流,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铵、依布替利和多非替利等。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
心率不齐是指:心率不在正常范围内的跳动。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过快超过16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已沿用了近30年,由VaughanWilliams提出,又经Harris等补充而完善。VaughanWilliams分类法根据药物作用的电生理特点将药物分为四类。
具体分类
Ⅰ类
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对静息膜电位无影响。根据药物对钠通道阻滞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类,即Ⅰa、Ⅰb、Ⅰc。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10s,以延长ERP最为显著,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s,降低自律性,药物包括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等。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0s,减慢传导性的作用最强。药物包括普罗帕酮、恩卡尼、氟卡尼等。
Ⅱ类
β受体阻滞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表现为减慢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而减慢传导性。药物包括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Ⅲ类
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抑制多种钾电流,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溴苄铵、依布替利和多非替利等。
Ⅳ类
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