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丁卡因对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传导阻滞等这些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是有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寒战、震颤、恐慌,甚至是惊厥等这些不良症状,所以对于这种药物的使用,那么要更加的谨慎小心,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一、适应症
用于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传导阻滞、粘膜表面麻醉。
二、用法用量
本品为粉针,需加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使用。药液浓度及用量按用途分别如下:
硬膜外阻滞:常用浓度为0.15~0.3%溶液,与盐酸利多卡因合用,最高浓度为0.3%,一次常用量为40~50mg,极量为80mg。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其混合液(1%盐酸丁卡因1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ml、3%盐酸麻黄素1ml混合使用),一次常用量为10mg,15mg为限量,20mg为极量。
神经传导阻滞:常用浓度0.1%~0.2%,一次常用量为40~50mg,极量为100mg。
粘膜表面麻醉:常用浓度1%,眼科用1%等渗溶液,耳鼻喉科用1%~2%溶液,一次限量为40mg。
三、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本品药效强度为普鲁卡因的10倍,毒性也比普鲁卡因高10倍,毒性反应发生率也比普鲁卡因高,常由于剂量大、吸收快或操作不当引起,如误注入血管使血药浓度过高等。过量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昏、目眩、继之寒战、震颤、恐慌、最后可致惊厥和昏迷,并出现呼吸衰竭和血压下降,需及时抢救。
2.变态反应:对过敏患者可引起猝死,即使表面麻醉时也需注意。
3.可产生皮疹或荨麻疹,颜、口或(和)舌咽区水肿等。
四、注意事项
1.本品为酯类局麻药,过敏反应罕见,与普鲁卡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普鲁卡因或具有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药物过敏者慎用。
2.大剂量可致心脏传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
3.药液不得注入血管内,注射时需反复抽吸,不可有回血。
4.对小儿、年老体弱、营养不良、饥饿状态易出现毒性反应,应减量。
5.肝功能不全,血浆胆碱酯酶活动减弱时应减量。
一、适应症
用于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神经传导阻滞、粘膜表面麻醉。
二、用法用量
本品为粉针,需加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使用。药液浓度及用量按用途分别如下:
硬膜外阻滞:常用浓度为0.15~0.3%溶液,与盐酸利多卡因合用,最高浓度为0.3%,一次常用量为40~50mg,极量为80mg。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其混合液(1%盐酸丁卡因1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ml、3%盐酸麻黄素1ml混合使用),一次常用量为10mg,15mg为限量,20mg为极量。
神经传导阻滞:常用浓度0.1%~0.2%,一次常用量为40~50mg,极量为100mg。
粘膜表面麻醉:常用浓度1%,眼科用1%等渗溶液,耳鼻喉科用1%~2%溶液,一次限量为40mg。
三、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本品药效强度为普鲁卡因的10倍,毒性也比普鲁卡因高10倍,毒性反应发生率也比普鲁卡因高,常由于剂量大、吸收快或操作不当引起,如误注入血管使血药浓度过高等。过量的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昏、目眩、继之寒战、震颤、恐慌、最后可致惊厥和昏迷,并出现呼吸衰竭和血压下降,需及时抢救。
2.变态反应:对过敏患者可引起猝死,即使表面麻醉时也需注意。
3.可产生皮疹或荨麻疹,颜、口或(和)舌咽区水肿等。
四、注意事项
1.本品为酯类局麻药,过敏反应罕见,与普鲁卡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普鲁卡因或具有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药物过敏者慎用。
2.大剂量可致心脏传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
3.药液不得注入血管内,注射时需反复抽吸,不可有回血。
4.对小儿、年老体弱、营养不良、饥饿状态易出现毒性反应,应减量。
5.肝功能不全,血浆胆碱酯酶活动减弱时应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