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自行脱落的情况比较少,所以说一旦发生血栓,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血管栓塞的情况,可以用药治疗,比如说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是服用华法林等等,除了用药治疗以外,如果比较严重也可以考虑溶栓治疗,平时生活当中要加强饮食调理,这都有助于预防血栓,有助于治疗的作用。
发病机制
1.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管腔表面由内皮细胞覆盖,其总面积超过1000m2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栓特性,它通过表面负电荷,释放各种物质,譬如ATP酶ADP酶、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PGI2等物质,防止了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增强抗凝作用而达到保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通过下面两种机制发挥作用:①血小板是栓子中的主要组成成分,特别是在动脉血栓形成中,以及在微小血管的微血栓子形成中。②通过它的促栓作用及释放产物,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栓子形成,刺激白细胞以及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液凝固,有利于血栓形成。3.白细胞及红细胞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白细胞数与心血管病存在一定关系。一些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在预测心肌梗死上是一项类似血压、血清胆固醇一样有价值指标,是独立危险因子。
治疗方法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肺栓塞等。此外,血栓形成是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中涉及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1.抗凝疗法(1)肝素: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剂,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葡萄糖胺聚糖。肝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肥大细胞是其主要的产生部位。药用肝素的主要来源是牛肺及猪肠黏膜,临床上用的肝素称为未经级分的肝素(unfractionheparin,UFH)因它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一的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相对分子量介于0.3万~3万也称为标准肝素(SH),药物名称为肝素钠。(2)低分子肝素:用化学或酶解方法将粗制肝素裂解为一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2000的组分(fraction),然后提纯。由不同厂商和不同方法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至少有10种以上。
2.溶栓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溶栓治疗。血栓溶解药应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利用纤溶激活物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栓及时溶解,恢复局部的血循环,改善被血栓波及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大量资料表明,血栓形成后,能够自溶的仅占30%,持续存在不再发展的约占50%。因而溶栓疗法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重要器官如脑、心、肾脏功能的及早恢复,更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3.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白色血栓如动脉血栓形成中。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能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进而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的药物称为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首先是多种致病危险因素损害内皮细胞,造成血细胞黏附、聚集、激活血小板并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例如TXA2、5-HTβ-TG等。
发病机制
1.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管腔表面由内皮细胞覆盖,其总面积超过1000m2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栓特性,它通过表面负电荷,释放各种物质,譬如ATP酶ADP酶、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t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内皮衍生松弛因子(EDRF)PGI2等物质,防止了血小板黏附、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增强抗凝作用而达到保持血液流动性,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通过下面两种机制发挥作用:①血小板是栓子中的主要组成成分,特别是在动脉血栓形成中,以及在微小血管的微血栓子形成中。②通过它的促栓作用及释放产物,有利于血小板聚集,栓子形成,刺激白细胞以及损伤内皮细胞,促进血液凝固,有利于血栓形成。3.白细胞及红细胞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白细胞数与心血管病存在一定关系。一些研究显示白细胞计数在预测心肌梗死上是一项类似血压、血清胆固醇一样有价值指标,是独立危险因子。
治疗方法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病死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如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栓塞、肺栓塞等。此外,血栓形成是许多疾病发病机制中涉及的一种重要病理过程。1.抗凝疗法(1)肝素:肝素是常用的抗凝剂,是一种高度硫酸化的葡萄糖胺聚糖。肝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中,肥大细胞是其主要的产生部位。药用肝素的主要来源是牛肺及猪肠黏膜,临床上用的肝素称为未经级分的肝素(unfractionheparin,UFH)因它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一的成分所组成的混合物,相对分子量介于0.3万~3万也称为标准肝素(SH),药物名称为肝素钠。(2)低分子肝素:用化学或酶解方法将粗制肝素裂解为一些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12000的组分(fraction),然后提纯。由不同厂商和不同方法制备的低分子量肝素至少有10种以上。
2.溶栓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溶栓治疗。血栓溶解药应用于已形成的血栓,利用纤溶激活物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血栓及时溶解,恢复局部的血循环,改善被血栓波及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大量资料表明,血栓形成后,能够自溶的仅占30%,持续存在不再发展的约占50%。因而溶栓疗法在血栓栓塞性疾病中,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特别是与生命有关的重要器官如脑、心、肾脏功能的及早恢复,更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3.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白色血栓如动脉血栓形成中。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能阻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进而防止动脉血栓形成的药物称为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是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首先是多种致病危险因素损害内皮细胞,造成血细胞黏附、聚集、激活血小板并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例如TXA2、5-HTβ-T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