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淋巴瘤是B细胞发生的实体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分型众多,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现在被认为是起源于B细胞的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MCL)5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4。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
b细胞淋巴瘤生存期根据临床行为的不同,B细胞淋巴瘤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发展缓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稳定及长期生存,但无法治愈。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较强烈的治疗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1993年Shipp等提出了NHL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将NHL预后分为低危、低中危、高中危、高危四类,预计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51%、43%和26%。年龄大于60岁、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结外病变1处以上,需要卧床或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血清LDH升高是5个预后不良的IPI,可根据病人具有的IPI数来判断NHL的预后。
发病率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在亚洲国家占NHL大于40%,而中国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统计资料。DLBC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中位发病年龄为60~64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约三分之一患者伴有B症状,骨髓累及的发生率为16%。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内,约超过30%的患者表现为局限的淋巴结外首发病灶。结外病灶常见于胃肠道、骨和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30-40%,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国40-50岁居多。近年来,随着新药的问世,尤其是美罗华,再加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运用。
对这种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不错,一半以上可以治愈。要强调的是,病人的治疗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进行规范的分层治疗,且不可一个方案“包治”所有病人。联合化疗方案已逐渐使DLBCL由不可治愈性疾病转变为潜在可治愈性疾病。
b细胞淋巴瘤生存期根据临床行为的不同,B细胞淋巴瘤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发展缓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稳定及长期生存,但无法治愈。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较强烈的治疗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1993年Shipp等提出了NHL的国际预后指数(IPI),将NHL预后分为低危、低中危、高中危、高危四类,预计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51%、43%和26%。年龄大于60岁、分期为Ⅲ期或Ⅳ期、结外病变1处以上,需要卧床或生活需要别人照顾、血清LDH升高是5个预后不良的IPI,可根据病人具有的IPI数来判断NHL的预后。
发病率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1%,在亚洲国家占NHL大于40%,而中国的发病率缺乏确切的统计资料。DLBC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多见。
中位发病年龄为60~64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约三分之一患者伴有B症状,骨髓累及的发生率为16%。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内,约超过30%的患者表现为局限的淋巴结外首发病灶。结外病灶常见于胃肠道、骨和中枢神经系统。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约占30-40%,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国40-50岁居多。近年来,随着新药的问世,尤其是美罗华,再加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运用。
对这种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效果不错,一半以上可以治愈。要强调的是,病人的治疗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进行规范的分层治疗,且不可一个方案“包治”所有病人。联合化疗方案已逐渐使DLBCL由不可治愈性疾病转变为潜在可治愈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