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炎也就是食道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更容易导致食管炎病发,例如烈酒、过烫的食品、饮料和某些药物等。食管炎患者中大部分都是因为胃酸反流导致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心口灼热、吞咽疼痛等,患者食欲会因疼痛感而受到影响,长期下去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一、症状
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食道炎穴位治疗图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巴洛氏食道,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二、食管炎怎样才能治好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情志不畅型症
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2.肝郁化热型症
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3.脾虚气滞型症
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姜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4.气虚血瘀型症
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三、护理
治疗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多吃清淡的食物,睡前最好不要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超过3小时。
一、症状
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当食道炎严重时可引起食道痉挛?食道炎穴位治疗图及食道狭窄。当食道下端因发炎导致粘膜变性继而长出胃的柱状上皮细胞时叫做巴洛氏食道,此为食道癌之前身,必须长期追踪其变化。一般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但也可能引起吐血或解沥青便。
正常情况下,胃酸是不会反流到食道的,食道下半段有一处高压区,阻挡胃酸向食道反流,如果贲门因故变松,高压区的压力会下降甚至消失,胃酸、胆汁就会反流到食道,对食道粘膜刺激强烈,引发食道炎。餐后平躺,进食过量,甜食或油腻食物吃得太多都会引起胃里的东西向食道反流。
当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食道炎应及时诊治,不然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二、食管炎怎样才能治好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食道与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引起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从而引起食管炎症的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
中医对于反流性食道炎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将反流性食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情志不畅型症
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胃脘及胁胀痛、反酸、食欲不振等。治疗采取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选:柴胡6克,白芍15克,乌贼骨15克,郁金、元胡、制香附、苏梗、半夏、枳壳各10克,甘草5克。
2.肝郁化热型症
见胸骨后痛或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性情急躁易怒、头面燥热、口干口苦、多饮、大便干结、舌红。可采用疏肝清热、和胃降逆治法,方选:丹皮、栀子、大黄、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蒌各20克,石决明30克,竹茹12克。
3.脾虚气滞型症
见剑突下或胸骨后隐隐烧灼、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调等。治疗采用健脾理气、温胃降逆:丁香3克,柿蒂20克,白术、元胡、生姜各10克,党参、茯苓、苏梗各15克,半夏12克。
4.气虚血瘀型症
见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暗、舌边有瘀点。以益气养阴、化瘀散结为治法,方选:丹参、茯苓、太子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荷叶、蒂各15克,当归、郁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三、护理
治疗护理
治疗原则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降低反流物的刺激性,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
多吃清淡的食物,睡前最好不要进食,晚餐与入睡的间隔应拉长,超过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