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怀疑颈椎有问题,可以到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这是对颈部和颈部周边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从而诊断颈椎是否发生病变的情况,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对于颈部的一些恶性肿瘤,血管性的病变,都能发挥很好的诊断的效果,一旦出现疾病的问题,就能够采用对症的方法来治疗。
正常值皮下脂肪和骨髓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骨皮质、空气、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呈低信号;肌肉和关节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液体,如关节内积液,炎症或水肿和肿瘤组织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临床意义
(1)颈部良恶性肿瘤;
(2)颈部血管性病变;
(3)颈部的囊肿性病变;
(4)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
(5)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前软组织血管丰富,
为消除血管搏动伪影可于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饱和带;严重动脉搏动伪影,可采用心电、脉搏同步采集技术;颈部血管病变,可采用2D(3D)TOF法或PC法血管成像技术,或加增增强对比剂采用3D-CE-MRA技术。需要检查的人群:颈部酸痛,颈部周边有异常疼痛的人群。
检查过程采用头颈部联合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或颈部表面柔线圈(视扫描部位而定)。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双侧眼裂连线平行于ZO平面,双侧颞部及耳部予以固定防止运动。线圈横轴中心对准检查部位中心。
常规成像方位及序列:鼻咽部、口咽部、喉及甲状腺均常规采用横轴面T1WI、T2WI,配合冠状面或矢状面T1WI或T2WI。
常规层厚3-5mm,间距20%,相位编码方向:横断面采用LR方向,矢状面采用AP方向,冠状面采用LR方向。对比剂增强:造影剂:0.5mol/L(Gd-DTPA),0.1mmol/Kg,0.5-1mL/s速度静脉注射。扫描序列:针对病灶以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扫描。
正常值皮下脂肪和骨髓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骨皮质、空气、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呈低信号;肌肉和关节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液体,如关节内积液,炎症或水肿和肿瘤组织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临床意义
(1)颈部良恶性肿瘤;
(2)颈部血管性病变;
(3)颈部的囊肿性病变;
(4)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
(5)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前软组织血管丰富,
为消除血管搏动伪影可于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饱和带;严重动脉搏动伪影,可采用心电、脉搏同步采集技术;颈部血管病变,可采用2D(3D)TOF法或PC法血管成像技术,或加增增强对比剂采用3D-CE-MRA技术。需要检查的人群:颈部酸痛,颈部周边有异常疼痛的人群。
检查过程采用头颈部联合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或颈部表面柔线圈(视扫描部位而定)。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双侧眼裂连线平行于ZO平面,双侧颞部及耳部予以固定防止运动。线圈横轴中心对准检查部位中心。
常规成像方位及序列:鼻咽部、口咽部、喉及甲状腺均常规采用横轴面T1WI、T2WI,配合冠状面或矢状面T1WI或T2WI。
常规层厚3-5mm,间距20%,相位编码方向:横断面采用LR方向,矢状面采用AP方向,冠状面采用LR方向。对比剂增强:造影剂:0.5mol/L(Gd-DTPA),0.1mmol/Kg,0.5-1mL/s速度静脉注射。扫描序列:针对病灶以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1WI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