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施加在你的骨头上的力过大而导致它断裂或破碎时,就会发生骨折。有些骨折完全折断骨头,而另一些骨折则只是造成骨头裂开。骨折的症状通常包括痛苦、肿胀、擦伤以及由于受影响区域中的骨头突出而引起的皮肤表面的形状变化。骨折很少能穿透皮肤,经常表现为骨头从伤口突出。那么骨折的外用药有哪些?什么药对骨折康复是最好的呢?
骨折的药物治疗,祖国医学独到之处是除局部处理外用(如健骨复位帖)。一般是按三期分治的原则。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12克。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各12克。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可用健步虎潜丸,每次服5克,服二次,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黄芪、桑枝各9克,络石藤15克,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外用药是中医治疗骨折的一大特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骨折外用药发展至今,常用剂型大概为敷贴剂、湿敷剂、熏洗剂、擦剂和更剂五类。下面分享骨折初期(外伤性炎症恢复期)的外用方药:
1.双柏散(黄耀燊方)
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能:活血解毒、消肿止痛。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有热瘀互结之势者尤为适用。
2.赤小豆散(经验方)
赤小豆6份、芙蓉叶4份。
用于跌打损伤初期,消肿功效甚佳,且对皮肤之刺激性较小,甚少引起皮炎。
以上药方于临床使用是先将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以白醋或蜂蜜调为稍稀糊状,涂于棉布上敷贴;亦常将之制成软膏备用。
制软膏之工艺是:
麻油熬至150℃两小时。
待油温降至100℃以下后,将处理好的药末按每斤油与150克药、90克蜡比例下料,,并不断搅拌,冷却即得。
(现常以凡士林煮膏用于临床,但麻油为低分子脂肪酸之油类,易为皮肤所吸收,且刺激性亦较小,实为上乘之药膏基质)
3.定痛散(经验方)
樟脑4份、冰片4份、细辛2份、薄荷2份。
对于创伤疼痛有一定止痛效果。
以上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密封保存。用时以蜂蜜或蛋清调为糊状,,外用。
由于骨折复位之后,需外固定,一般来说骨折处需2调后才有纤维性粘连,骨折始较稳定,故2周内最好不要松解外固定,以免骨折再度移位,特别是不稳定的骨折,因此,骨折初期的外用药以维持较长时间而不干结的软膏剂型为宜。
为了避免因更换外用药而松解外固定,肖老有时也在夹板间隙注入外药液,使之渗透于里衬之上,发挥药效,而又不必松解外固定。
骨折外固定期内,外用药导致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是外界各种物品在接触的皮肤部位发生的皮肤炎性症状,中医有称“药膏风”。
接触性皮炎之发病有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
原发性刺激是接触物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发病时间的快慢和反应程度的轻重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部位皮肤情况和接触时间长短等有关。过去,有人用白花丹外敷,此物含有矾松素,有腐蚀性,敷用15-30分钟后即引起皮炎,起疱。
骨折的药物治疗,祖国医学独到之处是除局部处理外用(如健骨复位帖)。一般是按三期分治的原则。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12克。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各12克。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可用健步虎潜丸,每次服5克,服二次,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黄芪、桑枝各9克,络石藤15克,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外用药是中医治疗骨折的一大特色,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骨折外用药发展至今,常用剂型大概为敷贴剂、湿敷剂、熏洗剂、擦剂和更剂五类。下面分享骨折初期(外伤性炎症恢复期)的外用方药:
1.双柏散(黄耀燊方)
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
功能:活血解毒、消肿止痛。骨折初期局部肿痛,有热瘀互结之势者尤为适用。
2.赤小豆散(经验方)
赤小豆6份、芙蓉叶4份。
用于跌打损伤初期,消肿功效甚佳,且对皮肤之刺激性较小,甚少引起皮炎。
以上药方于临床使用是先将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以白醋或蜂蜜调为稍稀糊状,涂于棉布上敷贴;亦常将之制成软膏备用。
制软膏之工艺是:
麻油熬至150℃两小时。
待油温降至100℃以下后,将处理好的药末按每斤油与150克药、90克蜡比例下料,,并不断搅拌,冷却即得。
(现常以凡士林煮膏用于临床,但麻油为低分子脂肪酸之油类,易为皮肤所吸收,且刺激性亦较小,实为上乘之药膏基质)
3.定痛散(经验方)
樟脑4份、冰片4份、细辛2份、薄荷2份。
对于创伤疼痛有一定止痛效果。
以上各药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密封保存。用时以蜂蜜或蛋清调为糊状,,外用。
由于骨折复位之后,需外固定,一般来说骨折处需2调后才有纤维性粘连,骨折始较稳定,故2周内最好不要松解外固定,以免骨折再度移位,特别是不稳定的骨折,因此,骨折初期的外用药以维持较长时间而不干结的软膏剂型为宜。
为了避免因更换外用药而松解外固定,肖老有时也在夹板间隙注入外药液,使之渗透于里衬之上,发挥药效,而又不必松解外固定。
骨折外固定期内,外用药导致接触性皮炎较为常见,是外界各种物品在接触的皮肤部位发生的皮肤炎性症状,中医有称“药膏风”。
接触性皮炎之发病有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
原发性刺激是接触物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发病时间的快慢和反应程度的轻重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部位皮肤情况和接触时间长短等有关。过去,有人用白花丹外敷,此物含有矾松素,有腐蚀性,敷用15-30分钟后即引起皮炎,起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