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因为其地势地形的特殊性,总会生长这一些好用的草药植物之类的东西。而客家人常住的附近,就有一种四季如常、绿意盎然的植物,那就是布经草。它的名字也是有一定含义的,可以布散风经故而被称为“布惊草”。另外它的味道也是十分独特,有着像野草一样惊人的生命力。那么有关布惊草的历史和功效你了解吗?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布惊草与客家人迁徙史颇有渊源,据野史记载:唐末藩镇纷争,中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且瘟疾盛行,无医少药。汉族客家祖先,为避战祸,求活计,多举家南迁,颠沛流离,饥寒苦累,伤病缠身,遗尸荒野,白骨道旁者众。有一饥病交迫,奄奄一息者倒在路边茂密之灌木丛下,饥饿使其随手采灌木嫩叶及果实充饥,少倾,渐觉神清气畅,腹涨腹痛亦渐失,甚奇,犹见满身奇臭,未招蚊蝇,思此物或有驱邪之功,遂折枝为垫,并取嫩叶入口嚼烂敷于疮口糜烂处,顿觉去痛去痒,更为惊喜,遂采而携之。遇呻吟之病者,必慰之曰“不惊”(不用怕),施药治之,愈者无数。众问此药而不知其名也!只知病者得此药便“不惊”,可保康复。客家后人一直谓之为“不惊”。“不”与“布”音同,后人俗称为“布惊”
布惊草的学名叫牡荆,它能治小儿惊风、解暑气、去痧疾,尤其是七叶的布惊草能治腰脚风湿。说布惊草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全身是宝一点也不为过,在客家女子将近生孩子之前都会挖一些布惊草头和枫树头晒干,等到坐月子的时候用这两种植物煮水冲凉,以防坐月子后的风湿抽筋。每到布惊草开花结果之时,就会有许多客家人采摘布惊籽,然后晒干缝制成枕头,给刚出生的小孩做安眠去湿之用。此外,摘布惊枝叶煎汤洗身,可以治皮肤病,摘其嫩叶擦身子可治癣疥。每到夏天蚊子到处猖狂的时候,在围龙屋居住的客家人就拿晒干的布惊草放置屋内燃烧,布惊的味道在屋内四处弥漫,蚊子闻味而逃。
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心灵手巧的客家女都会砍一大把布惊草,然后将其晒成八、九成干后,把其烧成“地灰”(草木灰),再把这些布惊灰收集起来,用布滤成干净的黄橙色的布惊灰水,加之于糯米上,蒸粽子时布惊的独特香味和粽子叶、糯米混合一起,顿时香味四溢,让人胃口大开。而在客家人的眼里,布惊草不但是粽子的特殊添加剂,也是客家酿酒的好帮手。清洗发酵的酒缸时,在酒缸倒入热水后,把新鲜的布惊草枝和思茅绑成一扎,用来刷酒缸,刷完后把水倒掉,等酒缸冷了后再把拌匀了酒饼的“酒饭”放进酒缸内。而“酒饭”放进酒缸后,要把它整平,并在其中间挖一个小湖,把扎好的
布惊草与客家人迁徙史颇有渊源,据野史记载:唐末藩镇纷争,中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且瘟疾盛行,无医少药。汉族客家祖先,为避战祸,求活计,多举家南迁,颠沛流离,饥寒苦累,伤病缠身,遗尸荒野,白骨道旁者众。有一饥病交迫,奄奄一息者倒在路边茂密之灌木丛下,饥饿使其随手采灌木嫩叶及果实充饥,少倾,渐觉神清气畅,腹涨腹痛亦渐失,甚奇,犹见满身奇臭,未招蚊蝇,思此物或有驱邪之功,遂折枝为垫,并取嫩叶入口嚼烂敷于疮口糜烂处,顿觉去痛去痒,更为惊喜,遂采而携之。遇呻吟之病者,必慰之曰“不惊”(不用怕),施药治之,愈者无数。众问此药而不知其名也!只知病者得此药便“不惊”,可保康复。客家后人一直谓之为“不惊”。“不”与“布”音同,后人俗称为“布惊”
布惊草的学名叫牡荆,它能治小儿惊风、解暑气、去痧疾,尤其是七叶的布惊草能治腰脚风湿。说布惊草在客家人的心目中全身是宝一点也不为过,在客家女子将近生孩子之前都会挖一些布惊草头和枫树头晒干,等到坐月子的时候用这两种植物煮水冲凉,以防坐月子后的风湿抽筋。每到布惊草开花结果之时,就会有许多客家人采摘布惊籽,然后晒干缝制成枕头,给刚出生的小孩做安眠去湿之用。此外,摘布惊枝叶煎汤洗身,可以治皮肤病,摘其嫩叶擦身子可治癣疥。每到夏天蚊子到处猖狂的时候,在围龙屋居住的客家人就拿晒干的布惊草放置屋内燃烧,布惊的味道在屋内四处弥漫,蚊子闻味而逃。
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心灵手巧的客家女都会砍一大把布惊草,然后将其晒成八、九成干后,把其烧成“地灰”(草木灰),再把这些布惊灰收集起来,用布滤成干净的黄橙色的布惊灰水,加之于糯米上,蒸粽子时布惊的独特香味和粽子叶、糯米混合一起,顿时香味四溢,让人胃口大开。而在客家人的眼里,布惊草不但是粽子的特殊添加剂,也是客家酿酒的好帮手。清洗发酵的酒缸时,在酒缸倒入热水后,把新鲜的布惊草枝和思茅绑成一扎,用来刷酒缸,刷完后把水倒掉,等酒缸冷了后再把拌匀了酒饼的“酒饭”放进酒缸内。而“酒饭”放进酒缸后,要把它整平,并在其中间挖一个小湖,把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