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来说,五毒草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其实这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植物,现在在江西、贵州以及云南等地区都很容易找到,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跌打损伤,身上会出现淤血,这时候可以使用五毒草来帮助治疗,而且疗效非常突出,另外这种中药还有下列这些好处。
五毒草的功效: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
《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王安卿《采药志》:"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
《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
《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消毒。治痢疾,金疮,湿疹;外用治疥癣。"
《四川中药志》:"化管生肌。治气虚头昏,哮喘,眼生云翳,水肿。"
《闽东本草》,"治龋齿。"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多年生蔓性草本,全体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生钩刺,多分枝,绿色,有时带红色,长1~2米。叶互生,近于三角形,长与宽均为2~5厘米,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亦散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托鞘叶状,圆形或卵形,包茎,直径2~3厘米。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多数;具苞,每苞含2~4花;花被5裂,白色或淡红紫色,裂片卵形,不甚展开,随果实而增大,变为肉质;雄蕊8;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3叉状。瘦果球形,径约3毫米,暗褐色,有光泽,包在蓝色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五毒草的功效:
利水消肿,清热,活血,解毒。治水肿,黄疸,泄泻,疟疾,痢疾,百日咳,淋浊,丹毒,瘰疬,湿疹,疥癣。
《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
《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王安卿《采药志》:"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
《贵州民间方药榘》:"外用治黄水疮。"
《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消毒。治痢疾,金疮,湿疹;外用治疥癣。"
《四川中药志》:"化管生肌。治气虚头昏,哮喘,眼生云翳,水肿。"
《闽东本草》,"治龋齿。"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多年生蔓性草本,全体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生钩刺,多分枝,绿色,有时带红色,长1~2米。叶互生,近于三角形,长与宽均为2~5厘米,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亦散生钩刺;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有倒生钩刺;托鞘叶状,圆形或卵形,包茎,直径2~3厘米。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花小,多数;具苞,每苞含2~4花;花被5裂,白色或淡红紫色,裂片卵形,不甚展开,随果实而增大,变为肉质;雄蕊8;雌蕊1,子房卵圆形,花柱3叉状。瘦果球形,径约3毫米,暗褐色,有光泽,包在蓝色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芜的沟岸、河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