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难过的事情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很容易给我们造成心痛的感觉。心痛这种感觉很复杂,明明自己的心脏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却有痛感,并且是让人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难受。因此,这种疼痛感觉产生的原因就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事情。那么,伤心时为什么心会痛?原因是什么?
一、从情绪的理论说起
情绪理论众说纷纭,在这片土壤上,谁都没有绝对的证据驳倒其它理论而一枝独秀。
19世纪末的“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情绪体验是由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率、血压、激素水平等的变化)造成的。
而之后的“坎农—巴德理论”则认为丘脑接收到外部刺激后,其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丘脑控制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阿诺德提出“评定—兴奋”说,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对于刺激和环境的评定结果,按照“情景—评估—情绪”的过程产生情绪。
随后60年代的沙赫特提出了两因素理论,他认为情绪由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产生。第一,个体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出汗、心慌等;第二,个体对于生理变化进行了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的各派理论林立纷繁,但综合可以看出,心脏在情绪中并不仅仅是受制于大脑皮层的控制那么简单。
二、心脏比看上去更复杂
虽然现代解剖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绝大部分研究又是分析颅骨中那大团灰质和白质,但在东西方文化中,仍倾向于将心脏视为灵魂的居所。一些学者认为,心是有一定特殊功能的。
心理学博士RollinMcCraty认为心脏具有自己的情感智能。在一个实验中,他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观看一张张能够诱发一定情绪的图片,比如毒蛇、血腥场面、痛哭的人们……同时,用仪器记录下被试的生理数据。结果研究者惊讶地发现,心脏居然会在呈现图片之后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之后才是大脑,最后才是身体。
心理学教授GarySchwartz认为心脏具有类似于大脑功能的“小脑”,叫做心内神经节。这些心脏的小脑可以和人类的大脑一样处理一些信息,甚至反馈给头颅中的大脑。Schwartz用一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那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变得更像心脏原来的主人。例如一位叫詹姆士的英国老汉本是一个粗鲁散漫的人,但却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变成了一个善良细腻的诗人,这正是心脏原主人的特点。
如果心脏真的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话,那么在难过的时候,它可能不仅仅是由于激素造成的不适,而是你的心脏也在悲伤,是不是觉得很有诗意?
但这种观点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点就是,心脏是一个敏感的器官。
三、心脏其实很敏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AndrewSteptoe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被试想象自己是在超市被冤枉偷东西。许多被试都感觉到这个任务会产生压力反应和不好的情绪体验。主试则记录下被试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且立刻抽取一部分血液,检测其中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被试的血液中压力激素的含量也上升了,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比如更有活力地去同危险的野兽搏斗。此外,血液中使人凝血和发炎的化学成分也会增加,它们和压力激素有相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一样,不断地抽送血液,让血液能在全身循环。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团会抽动的肉,它也是很敏感的。对于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也会产生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的不适了。
而且,有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在生理上的感受性。当我们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对于疼痛的感觉性也会大大提高,主观上更容易察觉到生理上的痛。平时感觉不是很明显的微弱疼痛,此刻会被放大。反之,快乐的时候,疼痛感则会降低。
一、从情绪的理论说起
情绪理论众说纷纭,在这片土壤上,谁都没有绝对的证据驳倒其它理论而一枝独秀。
19世纪末的“詹姆士—兰格理论”认为情绪体验是由机体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率、血压、激素水平等的变化)造成的。
而之后的“坎农—巴德理论”则认为丘脑接收到外部刺激后,其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丘脑控制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阿诺德提出“评定—兴奋”说,认为情绪是大脑皮层对于刺激和环境的评定结果,按照“情景—评估—情绪”的过程产生情绪。
随后60年代的沙赫特提出了两因素理论,他认为情绪由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产生。第一,个体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出汗、心慌等;第二,个体对于生理变化进行了认知性的唤醒。
情绪的各派理论林立纷繁,但综合可以看出,心脏在情绪中并不仅仅是受制于大脑皮层的控制那么简单。
二、心脏比看上去更复杂
虽然现代解剖学认为大脑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基础,而心理学绝大部分研究又是分析颅骨中那大团灰质和白质,但在东西方文化中,仍倾向于将心脏视为灵魂的居所。一些学者认为,心是有一定特殊功能的。
心理学博士RollinMcCraty认为心脏具有自己的情感智能。在一个实验中,他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观看一张张能够诱发一定情绪的图片,比如毒蛇、血腥场面、痛哭的人们……同时,用仪器记录下被试的生理数据。结果研究者惊讶地发现,心脏居然会在呈现图片之后比大脑更快做出反应,之后才是大脑,最后才是身体。
心理学教授GarySchwartz认为心脏具有类似于大脑功能的“小脑”,叫做心内神经节。这些心脏的小脑可以和人类的大脑一样处理一些信息,甚至反馈给头颅中的大脑。Schwartz用一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那些做过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变得更像心脏原来的主人。例如一位叫詹姆士的英国老汉本是一个粗鲁散漫的人,但却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变成了一个善良细腻的诗人,这正是心脏原主人的特点。
如果心脏真的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话,那么在难过的时候,它可能不仅仅是由于激素造成的不适,而是你的心脏也在悲伤,是不是觉得很有诗意?
但这种观点还缺乏足够的证据,大家比较公认的一点就是,心脏是一个敏感的器官。
三、心脏其实很敏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AndrewSteptoe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让被试想象自己是在超市被冤枉偷东西。许多被试都感觉到这个任务会产生压力反应和不好的情绪体验。主试则记录下被试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且立刻抽取一部分血液,检测其中含量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除了血压升高之外,被试的血液中压力激素的含量也上升了,包括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它们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比如更有活力地去同危险的野兽搏斗。此外,血液中使人凝血和发炎的化学成分也会增加,它们和压力激素有相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一样,不断地抽送血液,让血液能在全身循环。但是它并不仅仅是一团会抽动的肉,它也是很敏感的。对于血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也会产生反应。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心脏的不适了。
而且,有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人在生理上的感受性。当我们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对于疼痛的感觉性也会大大提高,主观上更容易察觉到生理上的痛。平时感觉不是很明显的微弱疼痛,此刻会被放大。反之,快乐的时候,疼痛感则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