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刺属于一种植物,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常绿小乔木的一种植物,明显的作用就是清虚热,对于阴虚劳热引起的咳嗽咳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对于皮肤病白癜风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也能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老虎刺的功效与作用
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主治阴虚劳热;咳嗽咯血;风湿痹痛;白癜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植物形态
枸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毫米;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叶类长方形或长椭圆状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有3个较大的硬刺齿,顶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侧有时各有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以叶大,色绿者为佳。
附方
陈藏器云:"木肌白似骨,故云枸骨。"其叶卷曲,尖角有刺,形如动物爪,故有猫儿刺,枸骨刺,老虎刺诸名。叶常有八角,因而有八角茶,八角刺诸称。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论功劳叶消痰火,清热凉血之功缪希雍:秘方取其叶煮饮,治痰火甚验。盖痰火未有不因阴虚火炎,上烁乎肺,煎熬津液而成。此药直入足少阴经,补养阴气,则痰火自消,如釜底抽薪之意出。兼能散风毒恶疮。昔有老妓,患杨梅结毒三十年者,有道人教以单服此药,疮愈而颜色转少,皆假其清热凉血之功耳。《本草图经》:枸骨木多生江,浙间,木体白似骨,故以名。南人取以旋作合器甚佳。《诗·小雅》云:南山有枸。陆玑云:山木,其状如栌。一名枸骨。理白可为函板者是此也。《纲目》:枸骨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葜子,九月熟时,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人采其木皮熬膏,以粘鸟雀,谓之粘(禾离)。
老虎刺的功效与作用
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主治阴虚劳热;咳嗽咯血;风湿痹痛;白癜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植物形态
枸骨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8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叶硬革质,长椭圆状四方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中央刺齿反曲,基部平截,两侧各有1~2个刺齿,先端短尖,基部圆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黄绿色,两面无毛。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花黄绿色,4数;萼杯状,细小;花瓣向外展开,倒卵形至长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4枚,花丝长约3毫米;子房4室,花柱极短。核果浆果状,球形,熟时鲜红色,直径4~8毫米;分核4颗,骨质。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叶类长方形或长椭圆状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有3个较大的硬刺齿,顶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侧有时各有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气微,味微苦。以叶大,色绿者为佳。
附方
陈藏器云:"木肌白似骨,故云枸骨。"其叶卷曲,尖角有刺,形如动物爪,故有猫儿刺,枸骨刺,老虎刺诸名。叶常有八角,因而有八角茶,八角刺诸称。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论功劳叶消痰火,清热凉血之功缪希雍:秘方取其叶煮饮,治痰火甚验。盖痰火未有不因阴虚火炎,上烁乎肺,煎熬津液而成。此药直入足少阴经,补养阴气,则痰火自消,如釜底抽薪之意出。兼能散风毒恶疮。昔有老妓,患杨梅结毒三十年者,有道人教以单服此药,疮愈而颜色转少,皆假其清热凉血之功耳。《本草图经》:枸骨木多生江,浙间,木体白似骨,故以名。南人取以旋作合器甚佳。《诗·小雅》云:南山有枸。陆玑云:山木,其状如栌。一名枸骨。理白可为函板者是此也。《纲目》:枸骨树如女贞,肌理甚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及菝葜子,九月熟时,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人采其木皮熬膏,以粘鸟雀,谓之粘(禾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