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很多人经常熬夜加班,导致饮食和生活习惯不规律,因此,很多疾病容易找上门,胆囊管结石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那患上胆囊管结石怎么办?如果不幸患上胆囊管结石,这种疾病一般是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然后通过手术治疗的。
胆囊管结石一般指由胆囊内排出但未能进入胆总管而滞留于胆囊管内的结石而言。久留于胆囊管的结石虽然不多,但其后果却不容忽视。
哪些人和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囊结石?
1、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约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雌激素水平高。
2、发病年龄。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
3、体质肥胖。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5-6倍,其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转换率较正常人高,使胆汁内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易形成结石。
4、地区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我国以北京、上海、西北和华北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
5、不吃早餐及餐后零食。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胆汁在胆囊内潴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胆固醇结晶析出,容易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6、某些疾病。患肝硬化、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容易得胆囊结石。
7、细菌感染。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也可以这样说,胆囊炎症为结石形成创造了条件,凡是胆囊感染性炎症病变,不经治疗,或者虽然经过治疗,但经久不愈,迟早会有形成结石的可能。
8、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及降血脂药物等。
9、腹部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全胃切除术及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等。
10、精神状态。长期精神紧张、抑郁会使内脏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胆囊功能,造成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
11、遗传因素。胆囊结石在患者的近亲中更常见,已证实胆囊结石的下一代发病率高于一般人。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之一。
12、免疫学因素及致石基因。研究显示,胆色素结石形成与免疫复合物有密切关系。胆石受蛋白质代谢及其脱氧核糖核酸的影响,受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规律的调控。
胆囊结石的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有无梗阻和炎症、以及胆囊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等情况。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或静止结石,约有30%的病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约15%的病人表现为非典型的消化不良,剩余5%的病人在接受其他手术时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痛。腹痛是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主要为上腹或右上腹部有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并伴有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的情况,这就是胆囊结石发作时的典型胆绞痛。据统计,90%以上胆绞痛为突然发作,常发生在饱餐、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部分病人会在夜间突然出现。每次发作可持续10分钟至数小时,如此发作往往需经数日才能缓解。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症状,仅在B超体检时发现。
2、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
3、发热与寒战。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烧,多见于老年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同时易出现脱水、腹膜炎及休克等症状。
4、黄疸。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其原因为肿大胆囊可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另外,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一过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此外,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及缩窄性乳头炎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胆囊管结石一般指由胆囊内排出但未能进入胆总管而滞留于胆囊管内的结石而言。久留于胆囊管的结石虽然不多,但其后果却不容忽视。
哪些人和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胆囊结石?
1、女性。胆结石病人中女性约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雌激素水平高。
2、发病年龄。大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病在儿童期少见,年龄在40~69岁的5年发病率是低年龄组的4倍。
3、体质肥胖。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5-6倍,其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转换率较正常人高,使胆汁内胆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易形成结石。
4、地区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别,我国以北京、上海、西北和华北地区胆囊结石发病率较高。
5、不吃早餐及餐后零食。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胆汁在胆囊内潴留时间过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胆固醇结晶析出,容易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
6、某些疾病。患肝硬化、糖尿病、肾炎、甲状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容易得胆囊结石。
7、细菌感染。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常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也可以这样说,胆囊炎症为结石形成创造了条件,凡是胆囊感染性炎症病变,不经治疗,或者虽然经过治疗,但经久不愈,迟早会有形成结石的可能。
8、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避孕药及降血脂药物等。
9、腹部手术。如迷走神经切断、全胃切除术及小肠远端广泛切除术等。
10、精神状态。长期精神紧张、抑郁会使内脏植物神经紊乱,影响胆囊功能,造成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
11、遗传因素。胆囊结石在患者的近亲中更常见,已证实胆囊结石的下一代发病率高于一般人。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亦提示遗传因素是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之一。
12、免疫学因素及致石基因。研究显示,胆色素结石形成与免疫复合物有密切关系。胆石受蛋白质代谢及其脱氧核糖核酸的影响,受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规律的调控。
胆囊结石的症状有哪些?
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有无梗阻和炎症、以及胆囊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等情况。约有50%的胆囊结石病人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或静止结石,约有30%的病人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约15%的病人表现为非典型的消化不良,剩余5%的病人在接受其他手术时发现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痛。腹痛是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主要为上腹或右上腹部有阵发性痉挛性疼痛并伴有渐进性加重,常向右肩背放射的情况,这就是胆囊结石发作时的典型胆绞痛。据统计,90%以上胆绞痛为突然发作,常发生在饱餐、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部分病人会在夜间突然出现。每次发作可持续10分钟至数小时,如此发作往往需经数日才能缓解。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症状,仅在B超体检时发现。
2、胃肠道症状。胆囊结石急性发作时,继腹痛后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急性发作后常有厌油腻食物、腹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也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如饭后上腹饱胀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
3、发热与寒战。发热与胆囊炎症程度有关。坏疽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可有寒战高烧,多见于老年病人,腹痛剧烈,病情发展较快,同时易出现脱水、腹膜炎及休克等症状。
4、黄疸。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出现一过性黄疸,多在剧烈腹痛之后,且黄疸较轻。其原因为肿大胆囊可压迫胆总管,引起部分梗阻,另外,由于感染引起肝细胞一过性损害等,都可造成黄疸。表现为眼睛巩膜颜色变黄。此外,由于胆囊的收缩,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或慢性胰腺炎及缩窄性乳头炎等相应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