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疹在我们身上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局部,最常见的比如湿疹、荨麻疹等。全身都是红疹这种情况就很严重了,要想进行解决,还是需要搞清楚原因,然后才能解决。药物是治疗全身都是红疹重要的方法,药物是肯定不能乱用的,为了避免情况更加严重,一定要尽快到正规性的医院接受诊治。
除详细询问病史,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应采用全身或局部,中医治疗。
全身疗法
1.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致敏物,或者选择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级能恩等,如更严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蔼儿舒,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参阅营养篇专节)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单给蛋黄,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喂奶的母亲可暂停吃鸡蛋。
2.抗组织胺类药物: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异丙螓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非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如息斯敏(片剂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类药优于后者。
3.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它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4.抗生素: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口服。
局部治疗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
1.急性期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15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1%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锌油或15%氧化锌软膏。湿敷2~3天即可。
2.亚急性期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B6软膏及SCL膏(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或中药祛湿油。
3.慢性期外用1/2或1/3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
中医治疗
很多医生推荐必须使用治疗才能彻底。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
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
内服药: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病例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
除详细询问病史,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应采用全身或局部,中医治疗。
全身疗法
1.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致敏物,或者选择低敏配方奶粉雀巢超级能恩等,如更严重就要服用特殊配方奶粉蔼儿舒,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参阅营养篇专节)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单给蛋黄,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喂奶的母亲可暂停吃鸡蛋。
2.抗组织胺类药物: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异丙螓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非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如息斯敏(片剂或口服液)、特非那丁。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类药优于后者。
3.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它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强的松,病情好转逐渐减量。
4.抗生素:仅用于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口服。
局部治疗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
1.急性期采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洗局部15分钟左右之后,外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1%氯霉素氧化锌油。如无明显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锌油或15%氧化锌软膏。湿敷2~3天即可。
2.亚急性期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止痒、消炎。外涂维生素B6软膏及SCL膏(磺松糊剂,参见附录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表),或中药祛湿油。
3.慢性期外用1/2或1/3肤轻松或丙酸倍氯美松软膏加糠馏油软膏或普连膏,或尿素软膏,然后用薄塑料膜覆盖,绷带包扎,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肤恢复原状。至多每周洗浴1~2次,必要时外涂肤轻松软膏、皮炎平。对慢性局限性肥厚性小片损害可采用醋酸强的松龙,或去炎松混悬液做皮损处的皮内分点注射,每周1次,共2~3次。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皮肤萎缩。
中医治疗
很多医生推荐必须使用治疗才能彻底。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失调,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致。临床上分干性(丘疹性)、湿性(糜烂性)两型。常反复发作,并多伴有胃肠道消化障碍症状。临床治疗多用内外兼治法,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渗湿为主,外用药根据干性、湿性之不同,予以不同处理。临床证治如下:
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痒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癣,疹隐红而干燥,此多偏热。
内服药:治以清热解毒为主。处方举例:连翘9g、黄柏6g、马齿苋9g、青黛3g、地肤子9g、蝉衣3g、泽泻9g。
外用药: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败酱草15g,煎浓液外洗,或②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成泥外敷,每天换药1次。
2.湿性(糜烂性)病例湿疹部浸润渗出液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发红且痒甚,此多偏湿。
内服药:治以凉血渗湿为主。处方举例:生地9g、青黛3g、败酱草15g、紫草3g、马齿苋9g、荷叶6g、地肤子9g、土茯苓9g。
外用药:①青黛粉3g、黄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②轻粉3g、松花粉9g、黄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调匀外涂,每日1~2次;或③苍术粉、黄柏粉等量,植物油调外敷,每日1~2次。
注意事项:①湿性时只敷药,忌用热水洗,待其结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湿性均忌食辛辣、鱼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