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孕妇对于甲胎蛋白这个指标不是很明确,不知道这个指标具体代表什么,只是在孕检的时候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检查,除了孕妇一些肝病患者也见过甲胎蛋白这个词,是一个指标吗?甲胎蛋白的参考指标在什么地方,孕妇和肝病患者是一个指标吗?如果指标偏高或者偏低会有怎样的结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说说甲胎蛋白。
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常明显升高,超过350ng/ml(放射免疫定量法),甚至达1000ng/ml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修复和肝细胞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甲胎蛋白,使血清AFP升高。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后,也可出现AFP升高。因此,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消长关系,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长期处于高水平,居高不下,甚至进行性升高,则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为了鉴别血清AFP是良性升高还是肝癌所致,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检测甲胎蛋白的异质体(AFP-L3)。科学家发现,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肝细胞良性增生时产生的甲胎蛋白不同。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小扁豆凝集素有很强的结合力,如果检测到这种甲胎蛋白的异质体在甲胎蛋白中的比值升高(>10%),高度怀疑与肝细胞癌相关。
由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近些年来HCC已经引起公共健康的关注。在中国,乙肝是慢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大约有1.2亿例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肝炎是HCC的重要危险因素,90%的HCC患者被检出乙肝病毒。在日本,76%的HCC患者被检出丙肝病毒。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HCC的发病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由1976-1980年之间的1.4/100,000上升到1996-1998年之间的7/100,000。在意大利、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HCC的发病也呈上升的趋势。1997年,美国CDC将慢性肝炎列为十大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国,每年约11万患者死于HCC,这相当于整个世界死于HCC患者的45%。
其他肿瘤普查一样,肝癌防治主要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肝癌发现时多已晚期,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疗效通常不好,生存期短,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肝癌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是诊断较晚。
临床实践表明,早期肝癌与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有着“天壤之别”。中晚期肝癌通常伴有肝内外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换肝”已成禁忌,介入栓塞治疗“力所不及”,药物治疗也难有显效。但早期肝癌,除非位置特殊,治疗上多无太大困难,切除、栓塞、消融甚至肝移植样样皆能奏效,如得到科学治疗,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不少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因此对于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得出诊断非常重要。
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英文缩写:AFP是由胎儿肝细胞合成、在胎儿血清中正常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常明显升高,超过350ng/ml(放射免疫定量法),甚至达1000ng/ml以上或呈进行性升高。但甲胎蛋白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癌。由于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发育时的一种特殊蛋白,因此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时,伴随肝脏修复和肝细胞再生,也可产生和分泌甲胎蛋白,使血清AFP升高。使用一些刺激肝细胞再生的药物(如:促肝细胞生长素)后,也可出现AFP升高。因此,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消长关系,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长期处于高水平,居高不下,甚至进行性升高,则应警惕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为了鉴别血清AFP是良性升高还是肝癌所致,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检测甲胎蛋白的异质体(AFP-L3)。科学家发现,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肝细胞良性增生时产生的甲胎蛋白不同。肝癌细胞产生的甲胎蛋白与小扁豆凝集素有很强的结合力,如果检测到这种甲胎蛋白的异质体在甲胎蛋白中的比值升高(>10%),高度怀疑与肝细胞癌相关。
由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近些年来HCC已经引起公共健康的关注。在中国,乙肝是慢性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大约有1.2亿例乙肝病毒携带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肝炎是HCC的重要危险因素,90%的HCC患者被检出乙肝病毒。在日本,76%的HCC患者被检出丙肝病毒。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HCC的发病呈现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由1976-1980年之间的1.4/100,000上升到1996-1998年之间的7/100,000。在意大利、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HCC的发病也呈上升的趋势。1997年,美国CDC将慢性肝炎列为十大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国,每年约11万患者死于HCC,这相当于整个世界死于HCC患者的45%。
其他肿瘤普查一样,肝癌防治主要在于“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肝癌发现时多已晚期,治疗难度大,手术并发症多,疗效通常不好,生存期短,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肝癌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最主要原因是诊断较晚。
临床实践表明,早期肝癌与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有着“天壤之别”。中晚期肝癌通常伴有肝内外的转移,手术无法切除,“换肝”已成禁忌,介入栓塞治疗“力所不及”,药物治疗也难有显效。但早期肝癌,除非位置特殊,治疗上多无太大困难,切除、栓塞、消融甚至肝移植样样皆能奏效,如得到科学治疗,5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不少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因此对于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得出诊断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