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针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有过被护士扎针的经历。一般而言,扎针之后身体留下的针刺是很容易处理的,不用管就会痊愈,但有些会出现针刺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的护士按照针刺伤处理流程进行处理的,方法得当,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大的影响。
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针头刺伤皮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针刺处的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10-15min),禁止局部挤压伤口,冲洗结束后,用洁尔碘消毒,随后对伤口进行了加压包扎处理。
处理伤口结束后,与责任组长赵文共同查阅患者病例,发现此病人为乙肝阳性患者。
立即报告科护士长。护士长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护士刺伤的情况后电话通知院感科。院感科指示当事人立刻携带患者的化验单前往感染科门诊就诊。
护士针刺伤处理流程:
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针头刺伤皮肤,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针刺处的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10-15min),禁止局部挤压伤口,冲洗结束后,用洁尔碘消毒,随后对伤口进行了加压包扎处理。
处理伤口结束后,与责任组长赵文共同查阅患者病例,发现此病人为乙肝阳性患者。
立即报告科护士长。护士长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护士刺伤的情况后电话通知院感科。院感科指示当事人立刻携带患者的化验单前往感染科门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