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家由于年龄问题、意外等原因会造成人体骨头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骨折、骨转移、骨质疏松等。当产生以上与骨头相关的疾病以后,大家一般会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唑来膦酸与骨的亲和力非常高,所以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唑来膦酸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那么唑来膦酸多久用一次?
双膦酸盐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骨的化合物,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是目前治疗高钙血症的标准治疗药物,并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药物。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唑来膦酸与骨有高度的亲和力,能够优先到达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被破骨细胞摄取,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最终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过程。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高钙血症和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唑来膦酸在临床中静脉给药,每3~4周一次。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总体耐受良好,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颌骨坏死,肾毒性和低钙血症等。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药物暴露累积有关,从治疗4~12个月的1.5%可升至37~48个月的7.7%;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而低钙血症临床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肾功损害及颌骨坏死等事件的风险增加。使用唑来膦酸20次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是6.7%,使用36次的风险是31.7%。
双膦酸盐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骨的化合物,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是目前治疗高钙血症的标准治疗药物,并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药物。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唑来膦酸与骨有高度的亲和力,能够优先到达骨代谢活跃的部位,被破骨细胞摄取,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最终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过程。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高钙血症和疼痛,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唑来膦酸在临床中静脉给药,每3~4周一次。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总体耐受良好,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颌骨坏死,肾毒性和低钙血症等。颌骨坏死的发生率与药物暴露累积有关,从治疗4~12个月的1.5%可升至37~48个月的7.7%;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而低钙血症临床少。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出现肾功损害及颌骨坏死等事件的风险增加。使用唑来膦酸20次发生颌骨坏死的风险是6.7%,使用36次的风险是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