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肛门的疾病,中医称肛漏,主要是因肛门直肠切开排脓或者直肠脓肿破烂造成的,肛瘘给患者生活及工作中带来很多麻烦。中医中有许多治疗肛瘘的药物,我们来了解下五种中医药物疗法治疗肛瘘,看看治疗肛瘘的药物有哪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需要注意什么。
一、中医药物疗法
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直接或间接地施用于病人患处,通过药物的作用,使其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油膏
是将药物同油类煎熬为膏,或将药物捣为细末,与油类搅匀成膏的制剂,又称为软膏。可用猪脂、羊脂、麻油、黄蜡、白蜡和凡士林等调制。其优点是:柔软、滑润。油膏在肛门疾病中经常使用,一般通用于内痔、外痔、肛裂、肛门周围痈疽等,特别对肛门疮口腐烂面较大和一般肛门皮肤病更为适宜。
使用时,由于肛门各种疾病的病程和性质不同,油膏制剂的药物组成也不相同,所以,在具体运用中,也应辨证施治。如对炎性外痔和肛门周围痈疽初期的病人,常用金黄散油膏、玉露膏、九华膏、黄连膏等,这些药物适用于阳证;冲和膏则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又如溃疡常用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或肛肠病术后,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在使用上述油膏时,还应注意,如肛门皮肤潮湿糜烂,疮口腐肉已尽,贴用油膏时,应涂薄些,并勤换药,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收燥。
2、箍围药
古时称为敷贴,它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消散。或即使毒邪结聚,一时难以消散,也可以使肿疡缩小,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避免毒邪蔓延,波及周围组织间隙。如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解除余毒。所以,箍围药在临床治疗痔瘘科疾病中,应用较普遍,在外治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箍围药的调制法:将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糊状外敷。由于病情的变化不同,箍围药的调敷也有多种多样。大凡以醋调者,能散瘀解毒;以酒调者,能加强药力;以葱、姜、韭菜、蒜汁调者,能辛香散邪;以菊花汁、银花露调者,能清凉解毒;以鸡蛋清、蜂蜜调者,能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能润泽肌肤。
箍围药的敷贴法:用于肛周脓肿初期,为了便于消散,宜敷满整个炎变部位,如毒邪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为了截毒消肿,宜敷于患处四周,并应超过肿胀的范围,但不要完全涂满,宜在脓肿顶端,留出空隙。
3、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外用药,称为掺药。
掺药的种类很多,应用于痔瘘疾病范围也较广,不论肛门周围脓肿、溃疡、瘘管、内外痔术后及肛门皮肤病,凡需要消散、提脓、拔毒、生肌、收口等都可使用。由于疮疡性质和发病阶段不同,在运用掺药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掺药可撒于膏药上、油膏上,或直接撒布于疮面上,或粘附于纸捻上,再插入疮口内,以达到消肿散毒、提脓化腐、腐蚀平督、燥湿祛风、生肌收口和定痛止血等目的。
此外,在制掺药时,应将药物研为极细末,以研至无声为度。其植物类药物,最好另研并筛细;矿物类药物,最好用水飞;辛香走窜及昂贵药物,最好另研后下,再和其它药物和匀,成为散剂,方可应用。如功夫不到,用于肿疡,则药性不易渗透;用于溃疡或伤口,则易引起疼痛。
4、生肌收口药
具有促进新肉生长,促使伤口愈合的作用。掺布疮面,能使疮口迅速愈合,要在疮疡溃后或术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肉已脱、新生出肉芽的时候使用。瘘管、内外痔、脓肿术后,若只依靠机体的再生能力来生肌收口,时间上较为缓慢,应用此药则可促进其愈合。
常用的生肌收口药物,有生肌散、八宝丹、皮粘散等,不论阴证、阳证,一般都可应用。当脓毒未清,腐肉未尽,术后引流不畅或分泌物多的时候,若早用生肌收口药,不仅无益,反会增加溃烂,延缓治愈时间,甚至还会引起邪毒内攻的危险。若已形成瘘管,即使用后勉强收口,也会闭贼于室,终成祸患,迟早还会复溃的。在这种情况下,需配合手术和挂线等疗法,方能收到治疗的效果。若溃疡肉色灰淡,创面不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治的补益法和食物营养,内外并施,以助新生。
5、止血药
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适用于溃疡或术后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出血者,可掺布于出血之处,外以纱布固定,可以促进伤口血液凝固,达到制止出血的目的。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有桃花散,一般适用于疮疡出血;止血粉、云南白药,适用于痔瘘科各种出血证。其它如参三七粉,可涂敷局部,也有止血作用。如遇大出血时,则必须配合手术和内治等法治疗,以免因出血不止而引起气随血脱,发生休克。
一、中医药物疗法
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直接或间接地施用于病人患处,通过药物的作用,使其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油膏
是将药物同油类煎熬为膏,或将药物捣为细末,与油类搅匀成膏的制剂,又称为软膏。可用猪脂、羊脂、麻油、黄蜡、白蜡和凡士林等调制。其优点是:柔软、滑润。油膏在肛门疾病中经常使用,一般通用于内痔、外痔、肛裂、肛门周围痈疽等,特别对肛门疮口腐烂面较大和一般肛门皮肤病更为适宜。
使用时,由于肛门各种疾病的病程和性质不同,油膏制剂的药物组成也不相同,所以,在具体运用中,也应辨证施治。如对炎性外痔和肛门周围痈疽初期的病人,常用金黄散油膏、玉露膏、九华膏、黄连膏等,这些药物适用于阳证;冲和膏则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又如溃疡常用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或肛肠病术后,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在使用上述油膏时,还应注意,如肛门皮肤潮湿糜烂,疮口腐肉已尽,贴用油膏时,应涂薄些,并勤换药,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收燥。
2、箍围药
古时称为敷贴,它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消散。或即使毒邪结聚,一时难以消散,也可以使肿疡缩小,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避免毒邪蔓延,波及周围组织间隙。如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解除余毒。所以,箍围药在临床治疗痔瘘科疾病中,应用较普遍,在外治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箍围药的调制法:将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糊状外敷。由于病情的变化不同,箍围药的调敷也有多种多样。大凡以醋调者,能散瘀解毒;以酒调者,能加强药力;以葱、姜、韭菜、蒜汁调者,能辛香散邪;以菊花汁、银花露调者,能清凉解毒;以鸡蛋清、蜂蜜调者,能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能润泽肌肤。
箍围药的敷贴法:用于肛周脓肿初期,为了便于消散,宜敷满整个炎变部位,如毒邪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为了截毒消肿,宜敷于患处四周,并应超过肿胀的范围,但不要完全涂满,宜在脓肿顶端,留出空隙。
3、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外用药,称为掺药。
掺药的种类很多,应用于痔瘘疾病范围也较广,不论肛门周围脓肿、溃疡、瘘管、内外痔术后及肛门皮肤病,凡需要消散、提脓、拔毒、生肌、收口等都可使用。由于疮疡性质和发病阶段不同,在运用掺药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掺药可撒于膏药上、油膏上,或直接撒布于疮面上,或粘附于纸捻上,再插入疮口内,以达到消肿散毒、提脓化腐、腐蚀平督、燥湿祛风、生肌收口和定痛止血等目的。
此外,在制掺药时,应将药物研为极细末,以研至无声为度。其植物类药物,最好另研并筛细;矿物类药物,最好用水飞;辛香走窜及昂贵药物,最好另研后下,再和其它药物和匀,成为散剂,方可应用。如功夫不到,用于肿疡,则药性不易渗透;用于溃疡或伤口,则易引起疼痛。
4、生肌收口药
具有促进新肉生长,促使伤口愈合的作用。掺布疮面,能使疮口迅速愈合,要在疮疡溃后或术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肉已脱、新生出肉芽的时候使用。瘘管、内外痔、脓肿术后,若只依靠机体的再生能力来生肌收口,时间上较为缓慢,应用此药则可促进其愈合。
常用的生肌收口药物,有生肌散、八宝丹、皮粘散等,不论阴证、阳证,一般都可应用。当脓毒未清,腐肉未尽,术后引流不畅或分泌物多的时候,若早用生肌收口药,不仅无益,反会增加溃烂,延缓治愈时间,甚至还会引起邪毒内攻的危险。若已形成瘘管,即使用后勉强收口,也会闭贼于室,终成祸患,迟早还会复溃的。在这种情况下,需配合手术和挂线等疗法,方能收到治疗的效果。若溃疡肉色灰淡,创面不红活,新肉生长缓慢,则宜配合内治的补益法和食物营养,内外并施,以助新生。
5、止血药
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适用于溃疡或术后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出血者,可掺布于出血之处,外以纱布固定,可以促进伤口血液凝固,达到制止出血的目的。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有桃花散,一般适用于疮疡出血;止血粉、云南白药,适用于痔瘘科各种出血证。其它如参三七粉,可涂敷局部,也有止血作用。如遇大出血时,则必须配合手术和内治等法治疗,以免因出血不止而引起气随血脱,发生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