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手抖是不少初学写字的人都会存在着的一种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心理问题或者是握笔姿势不争取所导致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教导孩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握笔太紧或者太高,还要在平常多做练习,这样就能很好的改善写字手抖的现象了!
一、调整好心态
书法是修身养性的,写字之前放松心情,不要太紧张,即便是写楷书,也不要太拘谨。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就是说,写字之前先放松心情,不要着急,可以先静坐一会,调整好呼吸,好好想想要怎么写,认真对待,才能写好。
二、握笔不要太紧
这一点好理解,如果心情太紧张,就会紧紧地握住笔,手上太用力,手十有八九会抖。
握笔是松紧有度的,该放松时放松,该紧张时紧张。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还是要灵活点握笔。
不要受王献之写字时王羲之拔他的笔拔不出来的那个故事影响,只是故事而已。若真如此,那些个大力士不是都写的很好了?那个故事是教育大家认真、刻苦去练字,不要曲解了。
三、握笔太高
虞世南《笔髓论》里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若执笔过高,下笔必漂浮,手抖是必然的。
当然,那些专门练高执管、用长锋写行草的不在此列。
我说的是针对初学者的。
握笔太高还有种情况,就是有些老师会让你悬肘书写。
我不太赞成初学就悬肘,初学写起来很吃力,不太容易出成绩。
我建议,先用枕腕法(左手放在右腕底下起到辅助的作用)比较好。练习一段时间以后采用悬腕法(左手从右手下抽出),半年左右根据熟练的程度可用悬肘。
写作品时可根据字形的大小,选择枕腕、悬腕还是悬肘。
四、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多写、多练是必须的。
写的时候要仔细体会,手指控制笔尖、发力、放松、书写的速度、书写的方法、身体的紧张程度等,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书写状态的。
一、调整好心态
书法是修身养性的,写字之前放松心情,不要太紧张,即便是写楷书,也不要太拘谨。
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就是说,写字之前先放松心情,不要着急,可以先静坐一会,调整好呼吸,好好想想要怎么写,认真对待,才能写好。
二、握笔不要太紧
这一点好理解,如果心情太紧张,就会紧紧地握住笔,手上太用力,手十有八九会抖。
握笔是松紧有度的,该放松时放松,该紧张时紧张。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还是要灵活点握笔。
不要受王献之写字时王羲之拔他的笔拔不出来的那个故事影响,只是故事而已。若真如此,那些个大力士不是都写的很好了?那个故事是教育大家认真、刻苦去练字,不要曲解了。
三、握笔太高
虞世南《笔髓论》里说:“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若执笔过高,下笔必漂浮,手抖是必然的。
当然,那些专门练高执管、用长锋写行草的不在此列。
我说的是针对初学者的。
握笔太高还有种情况,就是有些老师会让你悬肘书写。
我不太赞成初学就悬肘,初学写起来很吃力,不太容易出成绩。
我建议,先用枕腕法(左手放在右腕底下起到辅助的作用)比较好。练习一段时间以后采用悬腕法(左手从右手下抽出),半年左右根据熟练的程度可用悬肘。
写作品时可根据字形的大小,选择枕腕、悬腕还是悬肘。
四、多做练习
熟能生巧,多写、多练是必须的。
写的时候要仔细体会,手指控制笔尖、发力、放松、书写的速度、书写的方法、身体的紧张程度等,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书写状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