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长时间的久坐,如果姿势不正确是很容易引起臀部两侧疼痛的,臀部两侧疼痛大多数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导致的,臀部两侧疼痛还有可能是外伤劳损加上着凉受寒也是会引起疼痛的,最好是先去医院具体检查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
1、腰痛
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久坐、久站时发作,平卧时减轻;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间盘纤维破裂。
2、脊柱侧弯
有的患者腰痛伴有脊柱侧弯,而没有腿痛的症状,这种情况也应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期症状。
3、腰易扭伤
有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运动,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或起床叠被就突然发生腰扭伤,休息几天或热敷或口服止痛药,疼痛就能消失,患者常常以为是肌肉拉伤或肌纤维炎,而不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号。
4、腿麻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疼痛症状,如下肢的麻木酸胀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缩无力,这些症状多出现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上。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急性期。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并进而引发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根据突出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部分类型突出程度较重,且急性期疼痛剧烈。
引发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病因
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
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
1、腰痛
最常见、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腰部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久坐、久站时发作,平卧时减轻;另一种为突发的腰部痉挛样剧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此症多是椎间盘纤维破裂。
2、脊柱侧弯
有的患者腰痛伴有脊柱侧弯,而没有腿痛的症状,这种情况也应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期症状。
3、腰易扭伤
有的人往往没有什么大的运动,只是弯腰拿了点东西或洗脸或起床叠被就突然发生腰扭伤,休息几天或热敷或口服止痛药,疼痛就能消失,患者常常以为是肌肉拉伤或肌纤维炎,而不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信号。
4、腿麻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一些非疼痛症状,如下肢的麻木酸胀感和下肢部分肌肉的萎缩无力,这些症状多出现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身上。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急性期。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水肿和局部炎性反应,并进而引发腰部及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根据突出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型、中央旁型、外侧型和极外侧型。部分类型突出程度较重,且急性期疼痛剧烈。
引发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病因
遗传因素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创伤性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退变性因素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病理性骨折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