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新生儿脐茸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脐茸是新生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增生物,也可以称为脐息肉。这与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妈妈们都知道,新生儿脐带的护理一般都是用碘伏或者生理盐水进行消毒,然后在上面固定纱布巾。那么新生儿脐茸的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治疗呢。
一、定义
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的胎盘相连,脐带根部和胎儿腹部正中连接处称为脐。
脐带内有脐静脉和脐动脉(和胎儿体内的血管相连接,出生后闭锁——成为肝圆韧带),以及卵黄管(和胎儿的小肠连接)、脐尿管(和胎儿的膀胱连接)等结构。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脐。
脐茸正是卵黄管闭塞后,其远端的粘膜(肠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儿脐部出现的息肉样增生物。
二、症状
大体形态:
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息肉状。小者约绿豆大小,大者直径可超过0.5cm,部分根部变细形成蒂。
组织形态:
脐部皮肤鳞状上皮与胚胎残余的肠粘膜组织相连。
三、治疗
1、一般的脐茸可以用生理盐水配合1%甲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治愈。每天用生理盐水清理宝宝的肚脐后用甲紫溶液涂抹脐茸~每天2次~一般10天内都会治愈(也有40多天治疗好的患者,贵在坚持)~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脐茸的宝宝肚脐一定不要沾水,保持宝宝肚脐干燥~等彻底治愈以后才可以沾水~
2、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
3、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
4、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5、其它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也可选用。
6、有合并症者需住院检查和治疗。
一、定义
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的胎盘相连,脐带根部和胎儿腹部正中连接处称为脐。
脐带内有脐静脉和脐动脉(和胎儿体内的血管相连接,出生后闭锁——成为肝圆韧带),以及卵黄管(和胎儿的小肠连接)、脐尿管(和胎儿的膀胱连接)等结构。正常情况下,卵黄管等结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和断脐后,或闭塞、或纤维化、或消失,最后仅残留一皮肤瘢痕凹陷——脐。
脐茸正是卵黄管闭塞后,其远端的粘膜(肠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儿脐部出现的息肉样增生物。
二、症状
大体形态:
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息肉状。小者约绿豆大小,大者直径可超过0.5cm,部分根部变细形成蒂。
组织形态:
脐部皮肤鳞状上皮与胚胎残余的肠粘膜组织相连。
三、治疗
1、一般的脐茸可以用生理盐水配合1%甲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治愈。每天用生理盐水清理宝宝的肚脐后用甲紫溶液涂抹脐茸~每天2次~一般10天内都会治愈(也有40多天治疗好的患者,贵在坚持)~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脐茸的宝宝肚脐一定不要沾水,保持宝宝肚脐干燥~等彻底治愈以后才可以沾水~
2、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
3、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
4、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5、其它治疗方法,如激光治疗等也可选用。
6、有合并症者需住院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