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是很多的,鼻出血可能是鼻部的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全身性的疾病引起的出血,一般不管事哪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大家都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很可能潜藏着某种疾病,及早的检查,对于治疗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避免错过疾病最佳的治疗时间。
血液从前鼻孔或后鼻孔流出称为鼻衄,也称鼻出血。鼻衄是常见急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出血量有关,有时出血并不多,但患者看到鲜血从鼻孔流出而惊慌失措和精神紧张,也会加重病情。
一、病因:常见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
1、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挖鼻导致鼻衄最为常见。从解剖结构上讲,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薄,血管丰富、表浅,与其下的软骨紧贴,受到外伤时对血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差,并且该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缩能力也差。从外部环境讲,当气温干燥或患者高热时,鼻黏膜干燥不适且多痂,尤其是在患有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在这些情况下挖鼻,极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鼻衄。鼻衄的局部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袭破坏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出血。
2、全身原因
如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引起鼻衄、肝脾疾病、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类缺乏、低钙等也可引起鼻衄。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的血液从前鼻孔流出,可目测到鼻孔流血,而有部分病例的出血从后鼻孔流入咽部,也有部分病例是前后鼻孔同时出血。大部分患者为一侧鼻腔出血,少数患者为双侧鼻腔出血,有时一侧鼻腔出血可经鼻咽部流向另一侧鼻腔而表现为双侧鼻腔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仅为涕中带血,出血量大时血液从两侧鼻腔涌出。如患者在卧位、头后仰时发生鼻衄,则血液大部分可能向后流入咽部而被咽下,然后呕出,小部分经口吐出,表现为口鼻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患者无明显不适,出血量大,速度快,患者可有心慌、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或休克前期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
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
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血液检测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4、估计出血量
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四、鉴别诊断
1、咯血
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及心脏病导致的肺淤血等。可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鉴别。
2、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血液可从口腔及鼻腔涌出,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征,可予以鉴别。
五、治疗
只要处理措施得当,鼻衄都能止住。
1、安抚与检查
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并仔细检查,确定出血具体部位;
2、避免咽下血液
嘱患者将流入咽部的血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后刺激胃部引起呕吐而加重鼻衄;
3、自行局部止血
用一手拇指和示指紧捏两侧鼻翼根部,压住鼻中隔前下方,同时头稍前倾,张口呼吸,这样捏几分钟,一般都可止血。手边如有消毒棉可卷成2寸长棉卷放入出血侧鼻孔,在按上述方法捏住,效果会更好。如同时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鼻背、鼻根、后颈部和前额部,可加速止血过程。
4、重症者就医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止血时,应到医院急诊治疗,可先试行填塞止血海绵,将明胶海绵上置少许云南白药,放入出血一侧鼻腔,并将鼻翼压向鼻中隔,3~5分钟后血可止住。如无明胶海绵,也可将浸有1%麻黄素的棉片或沾有止血药的棉片放入患侧鼻腔,并压迫数分钟,使出血停止,用棉片时需注意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以防继发感染引起再出血。在止血的同时还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出血量特别大,要予以补血补液,纠正休克。
血液从前鼻孔或后鼻孔流出称为鼻衄,也称鼻出血。鼻衄是常见急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出血速度、出血量有关,有时出血并不多,但患者看到鲜血从鼻孔流出而惊慌失措和精神紧张,也会加重病情。
一、病因:常见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
1、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挖鼻导致鼻衄最为常见。从解剖结构上讲,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薄,血管丰富、表浅,与其下的软骨紧贴,受到外伤时对血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差,并且该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缩能力也差。从外部环境讲,当气温干燥或患者高热时,鼻黏膜干燥不适且多痂,尤其是在患有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在这些情况下挖鼻,极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鼻衄。鼻衄的局部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袭破坏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出血。
2、全身原因
如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引起鼻衄、肝脾疾病、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类缺乏、低钙等也可引起鼻衄。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的血液从前鼻孔流出,可目测到鼻孔流血,而有部分病例的出血从后鼻孔流入咽部,也有部分病例是前后鼻孔同时出血。大部分患者为一侧鼻腔出血,少数患者为双侧鼻腔出血,有时一侧鼻腔出血可经鼻咽部流向另一侧鼻腔而表现为双侧鼻腔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仅为涕中带血,出血量大时血液从两侧鼻腔涌出。如患者在卧位、头后仰时发生鼻衄,则血液大部分可能向后流入咽部而被咽下,然后呕出,小部分经口吐出,表现为口鼻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患者无明显不适,出血量大,速度快,患者可有心慌、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或休克前期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
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
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血液检测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4、估计出血量
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四、鉴别诊断
1、咯血
为喉、气管、支气管及肺部出血后,血液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脓肿及心脏病导致的肺淤血等。可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鉴别。
2、呕血
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当大量呕血时,血液可从口腔及鼻腔涌出,常伴有消化道疾病的其他症状,全身查体可有阳性体征,可予以鉴别。
五、治疗
只要处理措施得当,鼻衄都能止住。
1、安抚与检查
安慰患者,不要紧张,并仔细检查,确定出血具体部位;
2、避免咽下血液
嘱患者将流入咽部的血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后刺激胃部引起呕吐而加重鼻衄;
3、自行局部止血
用一手拇指和示指紧捏两侧鼻翼根部,压住鼻中隔前下方,同时头稍前倾,张口呼吸,这样捏几分钟,一般都可止血。手边如有消毒棉可卷成2寸长棉卷放入出血侧鼻孔,在按上述方法捏住,效果会更好。如同时用凉毛巾或冰袋冷敷鼻背、鼻根、后颈部和前额部,可加速止血过程。
4、重症者就医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止血时,应到医院急诊治疗,可先试行填塞止血海绵,将明胶海绵上置少许云南白药,放入出血一侧鼻腔,并将鼻翼压向鼻中隔,3~5分钟后血可止住。如无明胶海绵,也可将浸有1%麻黄素的棉片或沾有止血药的棉片放入患侧鼻腔,并压迫数分钟,使出血停止,用棉片时需注意不能放置时间过长,以防继发感染引起再出血。在止血的同时还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出血量特别大,要予以补血补液,纠正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