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在春秋两季的时候,气温变化比较大,空气也比较干燥,很多人在这样时候就容易出现咳嗽的现象。咳嗽虽然不是什么致命的大病,但是咳嗽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当患上咳嗽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艾灸就是一种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艾灸止咳哪个位置
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天突。
配穴:痰多加脾俞、丰隆;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膏盲;外感引起的加身柱、风池。
灸法:
1、温和灸:每穴10~20分钟,每日2~3词,5~7次为一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3、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隔日1次,急、重症每日1次,10天为-疗程;
4、发泡灸:用斑鳌粉如米粒大,置于肺俞、脾俞、肝俞上,以胶布固定,约12~24小时揭去胶布,即见小水泡,任其自然吸收。如已溃破,则涂以龙胆紫,此法适用于慢性咳嗽发作期。
中医治疗咳嗽的原则
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应辨明由何脏累及,随证立法。痰盛者化痰以宣肃肺气,依痰热、痰湿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化痰或燥湿化痰。后期以补为主,分别以润肺滋阴与健脾补肺为法。
咳嗽分类
咳嗽在医学上分两种,分别是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伴有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长,多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常呈由实转虚的证候变化。
艾灸止咳哪个位置
主穴:肺俞、大椎、风门、天突。
配穴:痰多加脾俞、丰隆;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膏盲;外感引起的加身柱、风池。
灸法:
1、温和灸:每穴10~20分钟,每日2~3词,5~7次为一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3、隔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5~7壮,隔日1次,急、重症每日1次,10天为-疗程;
4、发泡灸:用斑鳌粉如米粒大,置于肺俞、脾俞、肝俞上,以胶布固定,约12~24小时揭去胶布,即见小水泡,任其自然吸收。如已溃破,则涂以龙胆紫,此法适用于慢性咳嗽发作期。
中医治疗咳嗽的原则
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
内伤咳嗽应辨明由何脏累及,随证立法。痰盛者化痰以宣肃肺气,依痰热、痰湿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化痰或燥湿化痰。后期以补为主,分别以润肺滋阴与健脾补肺为法。
咳嗽分类
咳嗽在医学上分两种,分别是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往往病程短,伴有表证,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发病多缓,病程较长,多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常呈由实转虚的证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