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是人体四肢最末端,是离身体最远的部分,但是脚部的健康却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行动能力起到极大的限制性影响,例如,不少人由于病毒感染的原因导致了脚部也受到波及,出现了各种脚部感染的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流脓的症状,下面就来看看脚感染了流脓怎么办呢?
此类情况考虑为化脓性的感染溃烂的症状。
1、鲜马齿苋300克,洗净,捣烂,加水1000毫升,煮沸,候温后外敷患处,过数小时后再用捣烂鲜马齿苋200克,重敷1次,每日1次。
2、地瓜粉适量,用花生油、冰片少许,搅拌成糊状。洗净疮口后,取药糊外涂患处,纱布固定,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连用半个月。
3、鲜马齿苋300g,洗净,捣烂,加水1000mL,煮沸,候温,外敷患处,隔天1次。花生油、地瓜粉各适量,冰片少许,搅拌成糊,备用。清洗、消毒创口后,外敷患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半月。
4、生地骨皮10克研成细末,另取生地骨皮10克放入砂锅文火炒至黄色,凉后研末,生熟两种地骨皮末分别装瓶内高压消毒30分钟,出锅后密封备用。可单用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撤于患处,无菌纱布包扎,48小时换药1次。若溃疡深、脓液多或引流不畅者,可先用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均匀撒在凡士林油纱条上面,投入伤口内,无菌纱布覆盖,24小时换药1次。待溃疡内脓液消失后可改用熟地骨皮末,用法同前。
5、湿敷合剂,主药为黄连、黄柏、苦参、生大黄、炙乳没,用量根据病损面积大小、病情轻重、疮面情形不同而定。红肿明显有较多脓液加野菊花、地丁草,水疱渗液多者加云苓皮、大腹皮;气味腐臭流黄绿浊脓加艾叶、薄荷,坏死或痂物多加皂角刺、白芷。疮面紫暗加桂枝,疼痛剧烈或有明显出血重用乳没。属烧烫伤加生地榆。加水煎煮2次,滤渣取液,将制成纱布浸透平敷并略超出病损上5层左右,外用绷带轻扎,12-24或24-48小时换敷料1次,渗出或脓腐多则每日2-3次。
此类情况考虑为化脓性的感染溃烂的症状。
1、鲜马齿苋300克,洗净,捣烂,加水1000毫升,煮沸,候温后外敷患处,过数小时后再用捣烂鲜马齿苋200克,重敷1次,每日1次。
2、地瓜粉适量,用花生油、冰片少许,搅拌成糊状。洗净疮口后,取药糊外涂患处,纱布固定,隔日或每日换药1次,连用半个月。
3、鲜马齿苋300g,洗净,捣烂,加水1000mL,煮沸,候温,外敷患处,隔天1次。花生油、地瓜粉各适量,冰片少许,搅拌成糊,备用。清洗、消毒创口后,外敷患处。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半月。
4、生地骨皮10克研成细末,另取生地骨皮10克放入砂锅文火炒至黄色,凉后研末,生熟两种地骨皮末分别装瓶内高压消毒30分钟,出锅后密封备用。可单用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撤于患处,无菌纱布包扎,48小时换药1次。若溃疡深、脓液多或引流不畅者,可先用生地骨皮末,常规消毒后将药末均匀撒在凡士林油纱条上面,投入伤口内,无菌纱布覆盖,24小时换药1次。待溃疡内脓液消失后可改用熟地骨皮末,用法同前。
5、湿敷合剂,主药为黄连、黄柏、苦参、生大黄、炙乳没,用量根据病损面积大小、病情轻重、疮面情形不同而定。红肿明显有较多脓液加野菊花、地丁草,水疱渗液多者加云苓皮、大腹皮;气味腐臭流黄绿浊脓加艾叶、薄荷,坏死或痂物多加皂角刺、白芷。疮面紫暗加桂枝,疼痛剧烈或有明显出血重用乳没。属烧烫伤加生地榆。加水煎煮2次,滤渣取液,将制成纱布浸透平敷并略超出病损上5层左右,外用绷带轻扎,12-24或24-48小时换敷料1次,渗出或脓腐多则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