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面的关键部位非常多,人们几乎很难全部认识,因此,造成了大部分人对于身体上面的疾病都不能够及时认清其本质,结果很容易给疾病的治疗带来较大的曲折。例如,三焦湿热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身体状态,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下面就来看看三焦湿热的症状有哪些呢?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上焦温热
即温邪侵犯上焦至于肺与心包的证候。温邪袭肺,外则卫气郁闭,内则肺气不宣,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候多见于温病初期,属表证。若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则表现为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肺经之邪不解,邪热内陷,致心窍阻闭,则为逆传心包,见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等症。这一证候虽属上焦,见于温病初期,但病情危重。
上焦湿热
即湿热侵犯上焦,病位在肺与皮毛的证候,为湿温病的初期阶段。见恶寒重,发热轻,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由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上焦湿热常兼见湿困脾胃之胸闷,不思饮食,肠鸣便溏等症。若湿热郁蒸,酿成痰浊,蒙蔽心包,则以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时昏时醒为特点。
中焦温热
即温邪传入中焦,病及手足阳明的病变。阳明主燥,邪入阳明多从燥化而成里热燥实证。若邪热在胃,多为无形之热。由于胃经热盛,熏蒸于外,而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汗出,口渴,气粗,苔黄燥,脉浮洪等。若邪入大肠,多为有形热结,腑气不通,症见午后热盛,大便秘结,小便不畅,语声重浊,苔黄黑焦燥,脉沉有力等。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和概括,确立治疗原则并藉以推测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为清代吴鞠通所创立。侧重于对湿热病证的辨证。
上焦温热
即温邪侵犯上焦至于肺与心包的证候。温邪袭肺,外则卫气郁闭,内则肺气不宣,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候多见于温病初期,属表证。若表邪入里,邪热壅肺,肺气闭郁,则表现为身热汗出,口渴,咳嗽,气喘,苔黄,脉数等。肺经之邪不解,邪热内陷,致心窍阻闭,则为逆传心包,见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等症。这一证候虽属上焦,见于温病初期,但病情危重。
上焦湿热
即湿热侵犯上焦,病位在肺与皮毛的证候,为湿温病的初期阶段。见恶寒重,发热轻,或午后发热,头重如裹,肢体困重,胸闷无汗,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由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故上焦湿热常兼见湿困脾胃之胸闷,不思饮食,肠鸣便溏等症。若湿热郁蒸,酿成痰浊,蒙蔽心包,则以表情淡漠,神识痴呆,时昏时醒为特点。
中焦温热
即温邪传入中焦,病及手足阳明的病变。阳明主燥,邪入阳明多从燥化而成里热燥实证。若邪热在胃,多为无形之热。由于胃经热盛,熏蒸于外,而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红赤,汗出,口渴,气粗,苔黄燥,脉浮洪等。若邪入大肠,多为有形热结,腑气不通,症见午后热盛,大便秘结,小便不畅,语声重浊,苔黄黑焦燥,脉沉有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