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感冒属于中医病症名,指的是患者因为体质差,受到风寒影响而引起的感冒,患者常常会表现出风寒,有的时候不发热,或者是出现低热,常常会引起全身疼痛,导致骨骼酸楚,引起头晕目胀,出现阳虚酸痛的时候,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所以说可以通过中医方剂来进行治疗。
阳虚感冒的症状
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咣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
基本方
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细辛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加葛根、独活;咳嗽痰多加杏仁、白芥子;恶寒甚重用附子,酌加肉桂。
血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血虚和产后、失血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面色无泽,头晕痛,无汗或汗少,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气怯声微,或有咳嗽,或口渴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女性患者平素月经量少,色淡。治宜养血解表,疏风散寒,用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化裁。
基本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0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葛根12克,豆豉10克,甘草6克,葱白12克。热重者加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口渴加天花粉、芦根;心悸寐差加酸枣仁;血虚甚者加太子参;纳呆加麦芽、神曲。
阴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阴虚,或病后失养,或纵欲伤阴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头晕或头昏沉,汗少心烦,咳嗽,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大便或干,或有手足心热,盗汗,舌光红或苔少,脉细或细数。治宜滋阴解表,疏风宣肺,用加减葳蕤汤化裁。
基本方
玉竹15克,桔梗10克,白薇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麦冬10克,玄参12克,葱白12克,大枣10克。心烦加竹叶、莲子芯;口渴甚加天花粉;咽干咳嗽,咯痰不爽者加射干、牛蒡子;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生蒲黄;大便干燥加玄参、生地;手足心热、盗汗加丹皮。
阳虚感冒的症状
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咣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
基本方
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细辛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加葛根、独活;咳嗽痰多加杏仁、白芥子;恶寒甚重用附子,酌加肉桂。
血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血虚和产后、失血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面色无泽,头晕痛,无汗或汗少,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气怯声微,或有咳嗽,或口渴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女性患者平素月经量少,色淡。治宜养血解表,疏风散寒,用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化裁。
基本方
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0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葛根12克,豆豉10克,甘草6克,葱白12克。热重者加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口渴加天花粉、芦根;心悸寐差加酸枣仁;血虚甚者加太子参;纳呆加麦芽、神曲。
阴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阴虚,或病后失养,或纵欲伤阴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头痛头晕或头昏沉,汗少心烦,咳嗽,痰稠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口渴,大便或干,或有手足心热,盗汗,舌光红或苔少,脉细或细数。治宜滋阴解表,疏风宣肺,用加减葳蕤汤化裁。
基本方
玉竹15克,桔梗10克,白薇10克,薄荷10克,豆豉10克,麦冬10克,玄参12克,葱白12克,大枣10克。心烦加竹叶、莲子芯;口渴甚加天花粉;咽干咳嗽,咯痰不爽者加射干、牛蒡子;痰中带血加白茅根、生蒲黄;大便干燥加玄参、生地;手足心热、盗汗加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