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边有许多通过针灸或者艾灸的方式来对患者解除病痛的地方,或者行医者。这种方式是中国源远流长下来的一种方式,当然这种方式对于某些疾病是非常的见效。而且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还是青壮年人艾灸都非常的适合。那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通过艾灸治疗耳鸣的操作方法吧。
一、耳鸣、耳聋的定义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的症状;耳聋是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其轻者,听而不真,重者为全聋。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
二、耳鸣、耳聋的病因
出现耳鸣耳聋的原因很多,主要因素并不是外在原因,概括地说,一般出现耳聋耳鸣的症状多是因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久则化火生风,或暴怒伤肝,肝阳亢盛,而化风、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被蒙所致。
三、耳鸣、耳聋的分类
耳鸣分为颤动性耳鸣和非颤动性耳鸣,颤动性耳鸣,是有真正颤动性声源存在的耳鸣;非颤动性耳鸣,是由耳蜗神经受到病理刺激所引起。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凡由听觉感应器病变所致者,均属感应性耳鸣,其原因为耳内疾病、畸形,以及迷路炎症、药物中毒、损伤、肿瘤等,均可导致耳聋。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
四、耳鸣、耳聋的艾灸疗法
1、外感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双耳鸣响如蝉噪,耳中发胀,鸣声不绝,伴有寒热,头痛,有时鼻塞如聋。
(2)灸疗原则:清热祛风,利窍复聪,主要取穴手足少阳、手阳明经穴。
(3)灸疗穴位:合谷穴、外关穴、听宫穴、足临哭泣穴。
(4)艾灸方式:艾柱隔蒜灸,上方每穴施灸3壮,艾柱如半枣核大,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2、风火上扰型
(1)症状表现:卒然耳鸣、头晕,头痛眩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耳鸣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悬数。
(2)灸疗原则:清肝泻热,熄风通窍,主要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3)灸疗穴位:听会穴、侠溪穴、太冲穴、中渚穴、翳风穴。
(4)艾灸方式:艾灸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2次,7-8日为1疗程。
3、肾气亏虚型
(1)症状表现: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兼有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甚则肢软腰冷。
(2)灸疗原则:补肾益气,培元复聪,主要取少阳、任脉、足太阳经穴。
(3)灸疗穴位:肾俞穴、关元穴、翳风穴、耳门穴。
(4)艾灸方式:温和灸方式艾灸每个穴位5-1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可常年治疗。
一、耳鸣、耳聋的定义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的症状;耳聋是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其轻者,听而不真,重者为全聋。
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鸣响
二、耳鸣、耳聋的病因
出现耳鸣耳聋的原因很多,主要因素并不是外在原因,概括地说,一般出现耳聋耳鸣的症状多是因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久则化火生风,或暴怒伤肝,肝阳亢盛,而化风、化火循经上扰,清窍被蒙所致。
三、耳鸣、耳聋的分类
耳鸣分为颤动性耳鸣和非颤动性耳鸣,颤动性耳鸣,是有真正颤动性声源存在的耳鸣;非颤动性耳鸣,是由耳蜗神经受到病理刺激所引起。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凡由听觉感应器病变所致者,均属感应性耳鸣,其原因为耳内疾病、畸形,以及迷路炎症、药物中毒、损伤、肿瘤等,均可导致耳聋。
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与感应性耳聋两类
四、耳鸣、耳聋的艾灸疗法
1、外感风热型
(1)症状表现:双耳鸣响如蝉噪,耳中发胀,鸣声不绝,伴有寒热,头痛,有时鼻塞如聋。
(2)灸疗原则:清热祛风,利窍复聪,主要取穴手足少阳、手阳明经穴。
(3)灸疗穴位:合谷穴、外关穴、听宫穴、足临哭泣穴。
(4)艾灸方式:艾柱隔蒜灸,上方每穴施灸3壮,艾柱如半枣核大,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2、风火上扰型
(1)症状表现:卒然耳鸣、头晕,头痛眩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耳鸣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悬数。
(2)灸疗原则:清肝泻热,熄风通窍,主要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3)灸疗穴位:听会穴、侠溪穴、太冲穴、中渚穴、翳风穴。
(4)艾灸方式:艾灸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2次,7-8日为1疗程。
3、肾气亏虚型
(1)症状表现:耳鸣、耳聋经久不愈,兼有头晕目眩,腰背酸痛,遗精滑泄,甚则肢软腰冷。
(2)灸疗原则:补肾益气,培元复聪,主要取少阳、任脉、足太阳经穴。
(3)灸疗穴位:肾俞穴、关元穴、翳风穴、耳门穴。
(4)艾灸方式:温和灸方式艾灸每个穴位5-1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可常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