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上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进食食物的本能,因为从进食的食物中获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当然进食食物的第一道关卡就是我们的口腔。所以呀,由于一些食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或者细菌,病毒的侵扰性,口腔也有极高的患病率。那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口腔纤维化的一些初期症状吧。
一、症状体征
本病好发于20~40岁者,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易发于颊、软腭、唇、舌、口底、咽等部位。早期无症状,以后口腔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大多早期出现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的有自发痛、口干、味觉减退。后期开口困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言语及吞咽困难。口腔黏膜变白,轻度不透明,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舌病变时舌乳头萎缩,运动受限。
二、用药治疗
1.维生素E成人以100mg/d为宜,尚可补充维生素B、C。
2.维A酸可减轻症状。
3.切断纤维条索,创面植皮:适用于张口受限的患者。
4.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柴胡、赤芍、香附、五灵脂、甘草等。
三、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四、预防护理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五、病理病因
1.遗传背景凌天牖等采用BrdU-Giemsa染色法检测湖南湘潭居民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27人,有咀嚼槟榔习惯但未患OSF的健康者14人,无咀嚼槟榔习惯的正常人44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率)。结果显示:有咀嚼槟榔习惯者SCE频率显著高于无咀嚼槟榔习惯者(P<0.001);患OSF者SCF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此研究提示了槟榔咀嚼物中含有某些致突变或恶变成分,咀嚼槟榔习惯可严重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OSF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国外研究认为HLAA10,B7、D13、DR3位点的表达频率显著增高。自印度及南非报告,OSF发生于同家族中,印度60例中,7人来自三个家庭中的兄弟,有些患者无嚼槟榔习惯者认为是有遗传倾向。
2.槟榔提取液的动物实验黄占高、凌天牖等采用黏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槟榔提取液(AANE)相结合方法,诱发SD大鼠颊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在实验第12、16、22及28周分别进行颊黏膜显微镜及超微结构观察。
一、症状体征
本病好发于20~40岁者,男女性别差异不大,易发于颊、软腭、唇、舌、口底、咽等部位。早期无症状,以后口腔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大多早期出现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的有自发痛、口干、味觉减退。后期开口困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言语及吞咽困难。口腔黏膜变白,轻度不透明,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舌病变时舌乳头萎缩,运动受限。
二、用药治疗
1.维生素E成人以100mg/d为宜,尚可补充维生素B、C。
2.维A酸可减轻症状。
3.切断纤维条索,创面植皮:适用于张口受限的患者。
4.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柴胡、赤芍、香附、五灵脂、甘草等。
三、饮食保健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四、预防护理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五、病理病因
1.遗传背景凌天牖等采用BrdU-Giemsa染色法检测湖南湘潭居民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27人,有咀嚼槟榔习惯但未患OSF的健康者14人,无咀嚼槟榔习惯的正常人44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率)。结果显示:有咀嚼槟榔习惯者SCE频率显著高于无咀嚼槟榔习惯者(P<0.001);患OSF者SCF频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01)。此研究提示了槟榔咀嚼物中含有某些致突变或恶变成分,咀嚼槟榔习惯可严重影响染色体的稳定性;OSF的发病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或易感性。国外研究认为HLAA10,B7、D13、DR3位点的表达频率显著增高。自印度及南非报告,OSF发生于同家族中,印度60例中,7人来自三个家庭中的兄弟,有些患者无嚼槟榔习惯者认为是有遗传倾向。
2.槟榔提取液的动物实验黄占高、凌天牖等采用黏膜下注射及表面涂布水溶性槟榔提取液(AANE)相结合方法,诱发SD大鼠颊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在实验第12、16、22及28周分别进行颊黏膜显微镜及超微结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