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和白芍都是比较常见的中成药,白芍在柔肝止痛,疏肝解郁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另外对于慢性胃病引起的一些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柴胡和白芍的功效有相近的地方,在治疗感冒,在保肝护肝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柴胡和白芍经常在一起配伍应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白芍的功效
白芍又名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经。本品既能养血敛阴,以治血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又能平抑肝阳,以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还能柔肝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胸胁疼痛,肝气犯胃、胃脘疼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疼痛,以及血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手足肌肉挛急、疼痛等症。白芍生者性凉,炒后转温,生者养阴为主,润燥通便;炒后养血敛阴,而不伤胃,用时宜审。
柴胡的主治作用有三:
1.邪实者驱之,即邪在半表半里,柴胡克引邪外出,令邪还于表,而表邪自散;2.正虚者补之,即清阳陷于阴分,当举而升之,使其返宅,而中气自振;3.阳气不宣,木失调达,络通不畅,症见胁肋诸痛,脐腹月真胀等症,于处方中少加些柴胡,以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
伍用功能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阳气而泻邪热,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二药伍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故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又佐芍药之酸敛,以引药直达少阳之经,而起清胆疏肝,和解表里,升阳敛阴,解郁止痛之效。
主治
1.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胁胀痛、窜痛,证属肝郁气滞,上下不调,表里不和,络道不畅者;2.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肋疼痛等;3.妇人月经不调,经行低热,经痛,经期乳房胀痛、乳房结块、疼痛等症。
白芍的功效
白芍又名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经。本品既能养血敛阴,以治血虚引起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又能平抑肝阳,以治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症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还能柔肝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胸胁疼痛,肝气犯胃、胃脘疼痛,肝脾不和、腹部挛急、疼痛,以及血虚、血不养筋引起的手足肌肉挛急、疼痛等症。白芍生者性凉,炒后转温,生者养阴为主,润燥通便;炒后养血敛阴,而不伤胃,用时宜审。
柴胡的主治作用有三:
1.邪实者驱之,即邪在半表半里,柴胡克引邪外出,令邪还于表,而表邪自散;2.正虚者补之,即清阳陷于阴分,当举而升之,使其返宅,而中气自振;3.阳气不宣,木失调达,络通不畅,症见胁肋诸痛,脐腹月真胀等症,于处方中少加些柴胡,以佐使而作向导,奏效甚捷。
伍用功能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和血,缓急止痛,清解虚热;柴胡疏肝开郁,和解退热,升举阳气。白芍酸寒收敛,能敛津液而护营血,收阳气而泻邪热,养血以柔肝,缓急而止痛,泻肝之邪热,以补脾阴;柴胡轻清辛散,能引清阳之气从左上升,以疏调少阳之气,而理肝脾、调中宫、消痞满。二药伍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故以白芍之酸敛,制柴胡之辛散,用柴胡之辛散,又佐芍药之酸敛,以引药直达少阳之经,而起清胆疏肝,和解表里,升阳敛阴,解郁止痛之效。
主治
1.头晕、目眩、胸胁苦满,两胁胀痛、窜痛,证属肝郁气滞,上下不调,表里不和,络道不畅者;2.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肋间神经痛引起的胁肋疼痛等;3.妇人月经不调,经行低热,经痛,经期乳房胀痛、乳房结块、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