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少宝宝在感染到了风寒或者是被病毒入侵后,都会出现发烧的现象。由于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差,所以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在宝宝发烧的第一时间就要将孩子送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宝宝发烧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
3.常用的降温措施有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人工冬眠疗法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
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没有食欲、很少说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或突然出现以前从没有过的特殊表现;尿少,提示脱水,如婴儿每天尿湿尿布<3块,或大一些儿童8~12小时没有小便。
3.常用的降温措施有
(1)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块外裹干毛巾敷头、颈,还可加敷腋窝和腹股沟等处。不提倡用冷水或酒精等擦浴。
(2)药物降温常用对乙酰氨基酚(>3个月小儿)或布洛芬(>6个月小儿)口服或直肠给药,每4~6小时可用药一次,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瑞士综合征),一般不主张单用激素退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
(3)中医药降温针灸,中药口服、外敷或灌肠,推拿。
(4)人工冬眠疗法是以药物(氯丙嗪和异丙嗪两种药物等量混合)和物理降温相结合的一种降温方法。人工冬眠具有强有力的中枢神经保护性抑制作用,能使机体沉睡、降温、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主要适用于重症感染所致的持续高热不退或伴惊厥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4.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提供舒适的降温环境,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气流通处,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保持大小便通畅。
(3)给患儿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