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是一种对于父母来说特别常见的现象,而发烧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特别大的。宝宝出现发烧的症状之后,家长首先要给宝宝量体温,观察宝宝存在的一些症状,然后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家庭物理降温或者是送医治疗。下面,就为各位宝妈宝爸们详细介绍宝宝发烧的处理方法。
一、宝宝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因婴幼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且代谢快,体温会相较成人而言偏高一些。尤其是新生儿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的能力有限,因此环境的温度高低或是穿盖、包裹的厚薄都会对宝宝的体温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一岁以内的宝宝体温不超过37°5,都属于正常。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呢?
未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时需要立即就医;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40°时,且伴有口干舌燥、排尿很少、哭时泪少或无泪、持续腹泻或呕吐时要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不退或发热超过72小时,要立即就医。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比如说: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在保证室温适宜的前提下减少宝宝的穿盖;多喂些水等。而敷冰袋只是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但是,宝宝发烧后多穿衣服、捂厚被子、酒精擦浴的做法,万万使不得!
三、什么时候服用退热药物?
通常我们说体温超过38.5度的时候,应该给宝宝服用退热药物。常用的有两类——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了减少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把这两类退热药物交替使用。在24小时之内,每一类退热药物的使用不应该超过四次。
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就是将我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移了,增加散热,散热大于产热,自然体温就会下降。散热就需要皮肤水分蒸发,或者通过排尿这样的生理过程来完成。所以,如果宝宝体内水分不足的时候,即使吃了退烧药,体温下降的幅度也会比较小。这也是家长经常会着急、焦虑,但又不明白的一个点:“为什么吃了退热药效果还是这么差,体温还是降不下来”。
所以对于高热的婴幼儿,为了增加退热药的效果,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必须要增加水分的摄入,尽可能地鼓励宝宝多饮水,这样才可以增加皮肤散热,增加排尿,来达到控制体温,让体温下降的效果。
一、宝宝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因婴幼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且代谢快,体温会相较成人而言偏高一些。尤其是新生儿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的能力有限,因此环境的温度高低或是穿盖、包裹的厚薄都会对宝宝的体温造成一定影响。所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讲,一岁以内的宝宝体温不超过37°5,都属于正常。
二、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呢?
未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时需要立即就医;
3个月以上的宝宝体温超过40°时,且伴有口干舌燥、排尿很少、哭时泪少或无泪、持续腹泻或呕吐时要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服用退热药后体温不退或发热超过72小时,要立即就医。
一般来说,如果宝宝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比如说: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在保证室温适宜的前提下减少宝宝的穿盖;多喂些水等。而敷冰袋只是带走局部皮肤热量,退热效果有限。但是,宝宝发烧后多穿衣服、捂厚被子、酒精擦浴的做法,万万使不得!
三、什么时候服用退热药物?
通常我们说体温超过38.5度的时候,应该给宝宝服用退热药物。常用的有两类——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了减少退热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把这两类退热药物交替使用。在24小时之内,每一类退热药物的使用不应该超过四次。
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就是将我们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下移了,增加散热,散热大于产热,自然体温就会下降。散热就需要皮肤水分蒸发,或者通过排尿这样的生理过程来完成。所以,如果宝宝体内水分不足的时候,即使吃了退烧药,体温下降的幅度也会比较小。这也是家长经常会着急、焦虑,但又不明白的一个点:“为什么吃了退热药效果还是这么差,体温还是降不下来”。
所以对于高热的婴幼儿,为了增加退热药的效果,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必须要增加水分的摄入,尽可能地鼓励宝宝多饮水,这样才可以增加皮肤散热,增加排尿,来达到控制体温,让体温下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