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是我们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在医学上称为是心率。心率的次数是范围的,一般在60-100次左右,超过100次属于心率过快,低于60次称为心率过缓。心率慢的原因有很多,心率慢被认为长寿,但也并非都是好事,有些是疾病造成的。那么,心跳过慢会有什么后果?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脉搏是人们通过触摸体表动脉感觉到的有规律的搏动。其源动力来自心脏的跳动。其实,脉搏是否规律,以及心脏跳动次数的多少,都隐藏着很多身体健康的数据,一旦乱了节奏,人体就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
五种快跳伤心脏
国际上普遍认为,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就算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动过速很常见,比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影响、吸烟饮酒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心率。可很久以来,人们都意识不到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率过快,以及异常跳动对心脏造成的伤害徐成斌告诉记者,在他多年的出诊中发现,心率在以下五种情况下增快是不健康的:经常处在高压环境下,紧张的时候;熬夜工作或者失眠时;平时没有规律锻炼的习惯,突然加大活动量时;发脾气、生气时;大量饮酒或摄入咖啡因后。这些不健康的快跳会对心脏产生损害。同时,长期处于这些情景中,容易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心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还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大量研究证实了静息心率(人在安静、空腹、清醒的状态下,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测量出的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过快的心率可增加死亡的危险。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10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与心率60~74次/分的男性相比,心率为75~89次/分及≥90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32%;在女性中,心率≥90次/分者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发病风险增加23%徐成斌建议,大家要养成经常摸脉搏的习惯,早上醒来时、胸闷心悸时、剧烈运动后,都要有意识地摸摸脉搏来了解自己的心率。如果频繁出现心率过快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调理或治疗长寿偏爱慢心率
其实,慢心率是人类长寿的“开关”,身体健康的老人静息心率较慢是件好事
很多研究都表明,“静息心率越慢,寿命越长”。孙宁玲说,静息心率每分钟60~75次是理想状态。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人的寿命可达93岁。此外,动物界也有相同的规律,老鼠的心跳可达每分钟500次,但寿命仅2年,乌龟心跳仅为每分钟6次,寿命可长达200年
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这是因为心率越快,心脏的舒张期就会缩短,心肌供氧减少,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增快也会直接导致心肌耗氧增加。长此以往,会增加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的发生率
要想长寿,最好把静息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冠心病病人也要在55~60次左右。不过要注意的是,静息心率过慢也存在一定危险,如果慢于55次,就需要去医院做检查
在徐成斌看来,放缓心率是一项需要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工程”。首先就是要运动。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变慢。虽然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能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然后就是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否则容易导致失眠。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此外,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要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减少与控制心肌缺血的危险
适度增快也健康
平时生活中,除了要放缓静息心率,适度运动等让心率在安全范围内规律地增快,对心脏也会起到保护作用。普通人如果能长期坚持运动,不仅能锻炼心肌、强壮血管,静息心率还可能会降下来
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心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都出现下降趋势,更要注意安全。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如果超过了就要控制强度。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如60岁的人,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70岁时,心率控制在90次以内
此外,自我感觉也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运动后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微出汗,心率在3~5分钟左右能
恢复正常,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表示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头晕、大汗,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不恢复,运动后出现疲劳、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反之,如果运动后没出汗,心率无变化,最好适度增加些运动量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是每天适当快走40分钟,可以分段进行。感觉心率很快时,通过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来数脉搏,如果条件允许,戴心率表也能显示数值。运动后,通过深呼吸让心率恢复正常
脉搏是人们通过触摸体表动脉感觉到的有规律的搏动。其源动力来自心脏的跳动。其实,脉搏是否规律,以及心脏跳动次数的多少,都隐藏着很多身体健康的数据,一旦乱了节奏,人体就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
五种快跳伤心脏
国际上普遍认为,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就算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心动过速很常见,比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影响、吸烟饮酒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心率。可很久以来,人们都意识不到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率过快,以及异常跳动对心脏造成的伤害徐成斌告诉记者,在他多年的出诊中发现,心率在以下五种情况下增快是不健康的:经常处在高压环境下,紧张的时候;熬夜工作或者失眠时;平时没有规律锻炼的习惯,突然加大活动量时;发脾气、生气时;大量饮酒或摄入咖啡因后。这些不健康的快跳会对心脏产生损害。同时,长期处于这些情景中,容易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心功能原本就不好的人还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大量研究证实了静息心率(人在安静、空腹、清醒的状态下,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测量出的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过快的心率可增加死亡的危险。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10年的调查研究显示:与心率60~74次/分的男性相比,心率为75~89次/分及≥90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32%;在女性中,心率≥90次/分者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发病风险增加23%徐成斌建议,大家要养成经常摸脉搏的习惯,早上醒来时、胸闷心悸时、剧烈运动后,都要有意识地摸摸脉搏来了解自己的心率。如果频繁出现心率过快的情况,就需要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后调理或治疗长寿偏爱慢心率
其实,慢心率是人类长寿的“开关”,身体健康的老人静息心率较慢是件好事
很多研究都表明,“静息心率越慢,寿命越长”。孙宁玲说,静息心率每分钟60~75次是理想状态。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人的寿命可达93岁。此外,动物界也有相同的规律,老鼠的心跳可达每分钟500次,但寿命仅2年,乌龟心跳仅为每分钟6次,寿命可长达200年
相反,静息心率大于80次的寿命就会缩短。这是因为心率越快,心脏的舒张期就会缩短,心肌供氧减少,从而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同时,心率增快也会直接导致心肌耗氧增加。长此以往,会增加心肌梗死、慢性心衰的发生率
要想长寿,最好把静息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冠心病病人也要在55~60次左右。不过要注意的是,静息心率过慢也存在一定危险,如果慢于55次,就需要去医院做检查
在徐成斌看来,放缓心率是一项需要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工程”。首先就是要运动。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变慢。虽然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能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其次是保持适当体重。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因此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然后就是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否则容易导致失眠。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此外,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要坚持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使心率减慢,减少与控制心肌缺血的危险
适度增快也健康
平时生活中,除了要放缓静息心率,适度运动等让心率在安全范围内规律地增快,对心脏也会起到保护作用。普通人如果能长期坚持运动,不仅能锻炼心肌、强壮血管,静息心率还可能会降下来
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心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都出现下降趋势,更要注意安全。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如果超过了就要控制强度。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如60岁的人,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10次;70岁时,心率控制在90次以内
此外,自我感觉也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运动后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微出汗,心率在3~5分钟左右能
恢复正常,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其他不适感,表示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头晕、大汗,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不恢复,运动后出现疲劳、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反之,如果运动后没出汗,心率无变化,最好适度增加些运动量中老年人最安全、最有效的运动是每天适当快走40分钟,可以分段进行。感觉心率很快时,通过摸手腕部的桡动脉或下颌骨(下巴)的颌下动脉来数脉搏,如果条件允许,戴心率表也能显示数值。运动后,通过深呼吸让心率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