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常见到输液的人有在手背上留一个留置针的情况,是为了方便下一次的静脉注射,有了留置针就不用每天扎针了,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留置针更有利一些。当然,在使用留置针时,大家应对留置针的利与弊详细了解一下,更重要的是如何护理有留置针的情况,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细心。
操作前应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及所用药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及血管,一般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通常选用四肢浅静脉进行穿刺,应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如有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的话,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同时减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量选择直径≥3mm的血管。
穿刺:在进行静脉针留置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常规连接输液装置、排气,护士应在置管前洗手并消毒持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的消毒状态。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10cm,超过敷贴面积,旋转松动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黏连,检查留置针的尖端是否有分叉、破损等,并调整针尖斜面,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以针芯为支撑,将套管送入静脉内,然后撤去针芯,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用胶布固定输液管,调节输液滴速。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与否,穿刺是关键,故一定要按程序耐心细致地完成步骤。
输液后对留置针的管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短与封管技术得当与否息息相关。临床上常用的封管方法有两种:可来福接头正压封管和封管液封管。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宜在96个小时以内。留置期间禁止沐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防止穿刺点被感染、蔓延等。敷贴应于每日更换。揭开敷贴时应注意自下而上,避免针头拔出。然后常规消毒穿刺点面积仍不小于敷贴面积。更换后仍应注明穿刺时间。另外,进行静脉针留置期间,应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有刺激性的液体及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且宜相互间隔,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此外,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输液管等各处连接有无松动,局部有无肿胀、渗液等。
操作前应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及所用药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及血管,一般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通常选用四肢浅静脉进行穿刺,应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如有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的话,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同时减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故留置套管针时应尽量选择直径≥3mm的血管。
穿刺:在进行静脉针留置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常规连接输液装置、排气,护士应在置管前洗手并消毒持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的消毒状态。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直径>10cm,超过敷贴面积,旋转松动外套管,消除套管与针芯的黏连,检查留置针的尖端是否有分叉、破损等,并调整针尖斜面,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2m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以针芯为支撑,将套管送入静脉内,然后撤去针芯,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用胶布固定输液管,调节输液滴速。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与否,穿刺是关键,故一定要按程序耐心细致地完成步骤。
输液后对留置针的管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短与封管技术得当与否息息相关。临床上常用的封管方法有两种:可来福接头正压封管和封管液封管。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宜在96个小时以内。留置期间禁止沐浴,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防止穿刺点被感染、蔓延等。敷贴应于每日更换。揭开敷贴时应注意自下而上,避免针头拔出。然后常规消毒穿刺点面积仍不小于敷贴面积。更换后仍应注明穿刺时间。另外,进行静脉针留置期间,应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有刺激性的液体及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且宜相互间隔,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此外,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输液管等各处连接有无松动,局部有无肿胀、渗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