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一种对于人体健康影响极大的症状,也是一种发病率特别高的症状,尤其是孩子中,更是有不少都是有贫血症状的。而贫血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三种,不同的贫血症状,诊断的标准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相关知识。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血象以血红蛋白量减低为主。贫血早期红细胞数不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细胞数也减少。红细胞平均容积小于正常,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减低。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浅染区增大。红细胞脆性降低。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血清铁饱和度明显下降。
(3)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严重病例也可增生低下。粒、红比例正常或后者增多。红细胞系统中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加明显。各期红细胞胞体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因而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以普鲁氏蓝染色法可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往往低于1.5%以下。白细胞系统无特殊改变。巨核细胞多正常。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外周血呈大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MCV>94fl,MCH>32pg。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多正常。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统均出现巨幼变,呈“幼核老浆”,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
(3)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测定VitB12<100pg/L,叶酸<3μg/L。
三、溶血性贫血
(1)首先寻找溶血的证据及代偿增生的证据,以确定溶血的存在
溶血的证据:①血红蛋白下降,外周红细胞变形、破碎;②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③血管内溶血可见血红蛋白尿及血红蛋白血症(血浆肉眼呈粉红色)及含铁血黄素尿。
骨髓代偿增生的证据:①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②外周血涂片有核红血细胞、点彩及啫多染红细胞,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偶出现类白血病反应;③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
(2)确定病因的诊断:①红细胞膜的异常:外周红细胞形态异常,出现球形红细胞、椭圆红细胞或口形红细胞。可行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酸化甘油溶解实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确诊。②红细胞酶的异常:可做多种红细胞酶的测定,如G-6-PD酶、丙酮酸激酶等。③血红蛋白的异常: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可行血红蛋白电脉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④免疫性溶血:红细胞表面抗体测定及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可明确为免疫性贫血;阴性可能为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异常、血红蛋白异常以及药物、理化因素、感染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血象以血红蛋白量减低为主。贫血早期红细胞数不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红细胞数也减少。红细胞平均容积小于正常,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均减低。网织红细胞数正常。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浅染区增大。红细胞脆性降低。
(2)铁代谢检查血清铁减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加。血清铁饱和度明显下降。
(3)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严重病例也可增生低下。粒、红比例正常或后者增多。红细胞系统中以中幼和晚幼红细胞增加明显。各期红细胞胞体均较小,胞浆量少,染色偏蓝,因而显示胞浆成熟程度较胞核差。以普鲁氏蓝染色法可见铁粒幼红细胞减少,往往低于1.5%以下。白细胞系统无特殊改变。巨核细胞多正常。
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1)外周血呈大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MCV>94fl,MCH>32pg。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网织红细胞多正常。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系统均出现巨幼变,呈“幼核老浆”,巨核细胞核分叶过多。
(3)血清维生素B12及叶酸测定VitB12<100pg/L,叶酸<3μg/L。
三、溶血性贫血
(1)首先寻找溶血的证据及代偿增生的证据,以确定溶血的存在
溶血的证据:①血红蛋白下降,外周红细胞变形、破碎;②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③血管内溶血可见血红蛋白尿及血红蛋白血症(血浆肉眼呈粉红色)及含铁血黄素尿。
骨髓代偿增生的证据:①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②外周血涂片有核红血细胞、点彩及啫多染红细胞,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偶出现类白血病反应;③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为主。
(2)确定病因的诊断:①红细胞膜的异常:外周红细胞形态异常,出现球形红细胞、椭圆红细胞或口形红细胞。可行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酸化甘油溶解实验、红细胞膜蛋白分析确诊。②红细胞酶的异常:可做多种红细胞酶的测定,如G-6-PD酶、丙酮酸激酶等。③血红蛋白的异常: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可行血红蛋白电脉及抗碱血红蛋白测定。④免疫性溶血:红细胞表面抗体测定及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可明确为免疫性贫血;阴性可能为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异常、血红蛋白异常以及药物、理化因素、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