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就会出现分离焦虑、焦躁不安的情况,作为新手父母又很难分辨孩子是否患有分离焦虑症。想要彻底的改善孩子的焦虑症,还需让孩子慢慢从父母身上转移注意力。本文介绍了焦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首先了解并消除引起焦虑症的原因,改善家庭与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的适应过程与环境,减轻患儿压力,增强自信。对于10岁以上的患儿予认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松弛治疗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但年幼儿对此治疗理解与自我调节有困难,不易进行,而游戏和音乐疗法可取得一定疗效。对于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本身的个性弱点对患儿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必须同时接受治疗。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应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如应用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以及抗抑郁药如多虑平、西酞普兰、舍曲林等。
焦虑症的主要表现是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同年龄的患儿表现各异。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学龄前儿童可表现为惶恐不安、不愿离开父母、哭泣、辗转不宁,可伴食欲不振、呕吐、睡眠障碍及尿床等;学龄儿童则上课思想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离家出走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兴奋症状为主,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尿频、失眠、多梦等。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形式、临床特点和病程临床上可分为惊恐发作与广泛性焦虑症。惊恐发作为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间短,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广泛性焦虑症为广泛持久性焦虑,焦虑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长,患儿上课紧张、怕被老师提问、怕成绩不好等,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
根据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分为分离性焦虑、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亲人不在时拒不就寝,拒绝上幼儿园或上学,勉强送去时哭闹并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过度焦虑反应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和不切实际的烦恼。多见于学龄期儿童,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安、焦虑。患儿往往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社交性焦虑患儿表现为与人接触或处在新环境时出现持久而过度的紧张不安、害怕,并试图回避,恐惧上幼儿园或上学,有明显的社交和适应困难。
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首先了解并消除引起焦虑症的原因,改善家庭与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的适应过程与环境,减轻患儿压力,增强自信。对于10岁以上的患儿予认知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松弛治疗可使生理性警醒水平降低,以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但年幼儿对此治疗理解与自我调节有困难,不易进行,而游戏和音乐疗法可取得一定疗效。对于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本身的个性弱点对患儿产生的不利影响,他们必须同时接受治疗。对于严重的焦虑症患儿,应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如应用丁螺环酮、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以及抗抑郁药如多虑平、西酞普兰、舍曲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