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在平时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是部分年龄阶段的,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有可能会患上,对于有些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般医生会建议住院治疗,但是很多家长不愿孩子住院治疗,认为孩子的病情没有那么严重,其实一般情况下如果大夫建议住院治疗,家长最好积极配合医生。
精神分列症住院利与弊
首先,住院治疗有最安全的治疗环境。由于患者在住院环境内接受全天候的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医学观察与治疗,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制约,不存在治疗不规范的问题。由于是在严密的医学观察之下,对患者实施的药物治疗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都会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尽快改善。例如,服药的剂量会比门诊治疗剂量大一些、调整药物剂量的节奏也会快一些,这样的措施显然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而且,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医护人员也会采取针对性强的观察措施和解决办法,避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住院的安全环境还体现在对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如对于有显著的兴奋躁动患者的保护性约束和镇静药物的持续使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因兴奋躁动带来的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
其次,住院治疗还有助于改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的认识,进而更容易接受病人身份和角色,并积极接受治疗。精神障碍患者通常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损的问题,即患者既不能察觉和认识其病态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异常性、病理性,也不能察觉其社会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当然也不能接受他人对其精神活动异常的评定,更不能接受他人建议找医生诊治乃至住院治疗的建议。正是这方面的病理心理改变,才使得让患者就诊和接受治疗难于上青天。当患者住院治疗后,一方面住院环境使其有机会以旁观者而非当局者身份观察并评价其他患者的异常言行,会引起其对比和反思,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症状的病态性质。另一方面,那些病情已经改善的患者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出患者病态言行的异常之处,加之这些患者的现身说法,患者也较易于认识到自己症状的性质。得益于以上两方面的影响,住院治疗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也会更好。
第三,住院治疗的治疗更规范、更全面。精神障碍患者在其住院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接受正规的药物和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惊厥治疗在内的物理治疗,而且还有机会接受医院专门安排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正规的药物治疗不仅包括了合理的药物种类和剂量,还包括了相对规范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例如有的药物一定要在餐中服用才有最佳的生物利用度,有的药物一定要在餐后服用才可以避免相应的副作用。而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就很难保证能够严格遵从医嘱,每次都能正确地服药。当然,其他诸如经颅磁刺激、电惊厥之类的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次数、治疗时间等,住院患者也更容易按照病情需要来安排。这些规范的治疗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控制,还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住院期间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全面康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住院治疗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尽管在患者家属看来,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环境似乎较为恶劣,但这样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却有独一无二的作用。由于当代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中国人养育后代往往更容易走向“娇宠”和“溺爱”的道路,即使是没有发生精神障碍的青少年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心理成熟程度较差、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能力较差的缺点,这些患病的青少年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是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全家长辈和父母娇宠的“小皇帝”,没有机会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忽略他人的态度和感受。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在人际交往中普遍显得不太主动、自私、冷漠,并缺乏相应的自律。因为在住院环境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这些共性的缺陷使得他们之间会频繁地发生人际关系的矛盾或冲突。在发生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无论是否有医护人员的参与,这些患者都会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某些问题或缺陷,进而学会改变自己的这些行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们学会了将心比心、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后来的人际交往中会受益无穷。此外,当代青少年由于受到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普遍有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惰特征。而在住院治疗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基本的能力,无论是患者自发的学习还是由护理人员指导下的学习,患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生活自理能力。
而且,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受社会影响和在家庭养育过程中的疏忽,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规则意识淡薄的特征。这一点在精神障碍患者身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有医院特定环境限制和医护人员管理病房秩序的要求,患者们在住院期间逐渐学会了遵守那些有益于其更好适应社会的规则,也就逐渐建立起较好的规则意识。
我们经常听到患者父母在患者出院后首次复诊时发出“这个孩子住院后懂事多了,勤快多了,有人情味了”的感叹,并后悔自己没有让其子女在患病后尽早住院治疗。
当然,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的益处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例如在住院环境中与同龄人建立起友谊的经历有助于其回归社会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住院环境中学会忍耐自己当前愿望不能尽早满足的痛苦有助于患者补上延迟满足训练不足的缺陷,使患者能够在未来有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挫折而不致精神崩溃的能力。
精神分列症住院利与弊
首先,住院治疗有最安全的治疗环境。由于患者在住院环境内接受全天候的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医学观察与治疗,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制约,不存在治疗不规范的问题。由于是在严密的医学观察之下,对患者实施的药物治疗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用法都会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尽快改善。例如,服药的剂量会比门诊治疗剂量大一些、调整药物剂量的节奏也会快一些,这样的措施显然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而且,对于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医护人员也会采取针对性强的观察措施和解决办法,避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住院的安全环境还体现在对患者的保护性医疗措施,如对于有显著的兴奋躁动患者的保护性约束和镇静药物的持续使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因兴奋躁动带来的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险。
其次,住院治疗还有助于改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的认识,进而更容易接受病人身份和角色,并积极接受治疗。精神障碍患者通常都存在着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损的问题,即患者既不能察觉和认识其病态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异常性、病理性,也不能察觉其社会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当然也不能接受他人对其精神活动异常的评定,更不能接受他人建议找医生诊治乃至住院治疗的建议。正是这方面的病理心理改变,才使得让患者就诊和接受治疗难于上青天。当患者住院治疗后,一方面住院环境使其有机会以旁观者而非当局者身份观察并评价其他患者的异常言行,会引起其对比和反思,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症状的病态性质。另一方面,那些病情已经改善的患者也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出患者病态言行的异常之处,加之这些患者的现身说法,患者也较易于认识到自己症状的性质。得益于以上两方面的影响,住院治疗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也会更好。
第三,住院治疗的治疗更规范、更全面。精神障碍患者在其住院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接受正规的药物和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惊厥治疗在内的物理治疗,而且还有机会接受医院专门安排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正规的药物治疗不仅包括了合理的药物种类和剂量,还包括了相对规范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例如有的药物一定要在餐中服用才有最佳的生物利用度,有的药物一定要在餐后服用才可以避免相应的副作用。而接受门诊治疗的患者,就很难保证能够严格遵从医嘱,每次都能正确地服药。当然,其他诸如经颅磁刺激、电惊厥之类的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次数、治疗时间等,住院患者也更容易按照病情需要来安排。这些规范的治疗措施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控制,还有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住院期间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全面康复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住院治疗的环境更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尽管在患者家属看来,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环境似乎较为恶劣,但这样的住院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却有独一无二的作用。由于当代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中国人养育后代往往更容易走向“娇宠”和“溺爱”的道路,即使是没有发生精神障碍的青少年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心理成熟程度较差、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维持良好合作关系的能力较差的缺点,这些患病的青少年的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是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全家长辈和父母娇宠的“小皇帝”,没有机会学会与人平等相处,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忽略他人的态度和感受。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在人际交往中普遍显得不太主动、自私、冷漠,并缺乏相应的自律。因为在住院环境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这些共性的缺陷使得他们之间会频繁地发生人际关系的矛盾或冲突。在发生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无论是否有医护人员的参与,这些患者都会发现对方和自己的某些问题或缺陷,进而学会改变自己的这些行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们学会了将心比心、学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后来的人际交往中会受益无穷。此外,当代青少年由于受到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普遍有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惰特征。而在住院治疗的环境中,生活自理能力是基本的能力,无论是患者自发的学习还是由护理人员指导下的学习,患者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生活自理能力。
而且,值得强调的是,由于受社会影响和在家庭养育过程中的疏忽,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着规则意识淡薄的特征。这一点在精神障碍患者身上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住院治疗期间,由于有医院特定环境限制和医护人员管理病房秩序的要求,患者们在住院期间逐渐学会了遵守那些有益于其更好适应社会的规则,也就逐渐建立起较好的规则意识。
我们经常听到患者父母在患者出院后首次复诊时发出“这个孩子住院后懂事多了,勤快多了,有人情味了”的感叹,并后悔自己没有让其子女在患病后尽早住院治疗。
当然,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的益处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例如在住院环境中与同龄人建立起友谊的经历有助于其回归社会后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住院环境中学会忍耐自己当前愿望不能尽早满足的痛苦有助于患者补上延迟满足训练不足的缺陷,使患者能够在未来有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挫折而不致精神崩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