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民族地区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美食,所以民族地区的文化也被称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里的美食都是不可多得的,很多人旅游都会为了美食和美景而去,就像乌猿酒就是一种少数民族的酒,这种酒喝起来口感特别好,那么乌缘酒都有哪些功效呢?
现代的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都公认骆越人是自己的祖先,他们的文化都带有骆越文化的深刻痕迹。骆越人的祖居地大明山地区现在是壮族人的聚居地,保留的骆越文化习俗最多,壮族人是骆越人的后裔自不待言。侗族最尊崇的“萨玛”(大祖母)神和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壮语称娅蒲即祖母)神显然有源流关系,“萨玛”神也叫“萨岁”,即“岜岁的祖母”,“岜岁”汉译音名也写作“博邪”、“岜虽”、“岜是”,都是大明山的壮语汉译名,这一名称表明侗族与大明山地区的骆越人深有渊源。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因此水族的古称也叫“虽族”。这一水族古歌中记载的“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就是现在的大明山。这些骆越人后裔的民族都有厚重的骆越文化底蕴,在饮食养生习俗上也都有古骆越人饮食养生习俗的痕迹。他们的许多饮食习俗都可以在大明山地区的饮食养生习俗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骆越民族许多独特的饮食养生习俗的形成与大明山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明山地区位于广西著名的弧形山系的中段,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共同挤压而形成的山系,北回归线穿过大明山的中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明山森林茂密、溪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众多而又奇特,古骆越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习俗。
一、古骆越养生食俗
骆越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老民族,因为居住的地域是岭南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水乡,历史上多湿气和瘴气,所以骆越人的饮食习俗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而且很多与防病养生有关。从遍布大明山地区与郁江流域的贝丘文化遗址和大石铲文化遗址中遗存的文物以及汉族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骆越人的一些饮食养生习俗。
1.螺贝养生。古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这从骆越的中心地区所出现的贝丘遗址可以了解古骆越人的这一生活习俗的源头。贝丘就是古骆越人食用螺、贝、蚌等水产后丢弃的螺壳、贝壳、蚌壳等生活垃圾。广西的贝丘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以南宁市为中心的邕江、左右江交汇区及其支流附近地区的台地上,而大明山南麓的贝丘文化遗址则以石灰岩洞遗址为主,大明山的岩洞贝丘遗址以武鸣县聚群村六昌屯的龙母金洞遗址为主要代表。贝丘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00至6000年左右。螺壳的堆积表明当时的骆越人是以螺、贝、蚌等水产为自己的主要食物。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的生活习俗对本民族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田螺“利湿热,治黄疸”。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田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可治目疾。螺类所含热量较低,是减肥者的理想食品。螺肉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的生活习俗对后代的壮、侗语民族影响深远,至今煮田螺仍然是壮侗语民族的传统名菜和养生佳品。
2.生食养生。古骆越人以生鱼片和生羊血为养生佳肴,《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南方的民族叫做蛮,他们的额头刺有花纹,脚趾交叉,并且有不吃熟食的习俗。”这里不吃熟食就是指骆越人有吃生鱼片、生血、生菜的习俗,许多人对吃生鱼片、生血、生菜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是野蛮和不开化的表现,其实生吃食物有很大的养生功效。生鱼片汉人古籍叫鱼脍,壮族人叫鱼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鱼脍(鱼生)甘温无毒……温补,去冷气湿痹,除膀胱水,腹内伏梁气块,冷痃结癖疝气,喉中气结,心下酸水,开胃口,利大小肠,补腰脚,补阳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四)吃生血主要是吃生羊血,壮族俗语说羊吃百草补在血,羊血是人体清道夫,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明确指出,羊血“能制丹砂、水银、轻粉、生银、硇砂、砒霜、硫黄乳、石钟乳、空青、曾青、云母石、阳起石、孔公蘖等毒”,李时珍还赞叹道:“羊血解毒之功用如此,而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古骆越人早就明了鱼生和羊血的养生功效,创制了一系列以鱼生和羊血为主要原料的著名菜肴,如今在大明山地区,当地的壮族群众仍把鱼生和生羊血当作养生佳肴,只有贵客上门,才能品尝到这两道传统的养生名菜。
3.山珍养生。古骆越人爱吃竹笋、木耳和野生菌等山珍,《逸周书·王会解》说:“禽人菅,路人大竹”。意为禽人的贡物是菅草,路人的贡物是大竹笋。“路”古音为“骆”,路人就是骆越人,可见远在周朝时,骆越人就有吃竹笋的习俗,并把大竹笋当作贡品送给周天子。《吕氏春秋·本味篇》说:“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越骆就是骆越,骆越的菌是味道和美之物,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骆越的山珍野菌已闻名中原。
现代的壮族、侗族、黎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都公认骆越人是自己的祖先,他们的文化都带有骆越文化的深刻痕迹。骆越人的祖居地大明山地区现在是壮族人的聚居地,保留的骆越文化习俗最多,壮族人是骆越人的后裔自不待言。侗族最尊崇的“萨玛”(大祖母)神和大明山地区的龙母(壮语称娅蒲即祖母)神显然有源流关系,“萨玛”神也叫“萨岁”,即“岜岁的祖母”,“岜岁”汉译音名也写作“博邪”、“岜虽”、“岜是”,都是大明山的壮语汉译名,这一名称表明侗族与大明山地区的骆越人深有渊源。根据水族古歌的叙述,水族的祖先最初生活在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后来被迫离开邕江流域,渡过红水河,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迁徙到今天的水族地区,因此水族的古称也叫“虽族”。这一水族古歌中记载的“邕江流域的‘岜虽山’”就是现在的大明山。这些骆越人后裔的民族都有厚重的骆越文化底蕴,在饮食养生习俗上也都有古骆越人饮食养生习俗的痕迹。他们的许多饮食习俗都可以在大明山地区的饮食养生习俗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骆越民族许多独特的饮食养生习俗的形成与大明山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明山地区位于广西著名的弧形山系的中段,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共同挤压而形成的山系,北回归线穿过大明山的中部,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大明山森林茂密、溪流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众多而又奇特,古骆越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习俗。
一、古骆越养生食俗
骆越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古老民族,因为居住的地域是岭南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水乡,历史上多湿气和瘴气,所以骆越人的饮食习俗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而且很多与防病养生有关。从遍布大明山地区与郁江流域的贝丘文化遗址和大石铲文化遗址中遗存的文物以及汉族古籍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骆越人的一些饮食养生习俗。
1.螺贝养生。古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这从骆越的中心地区所出现的贝丘遗址可以了解古骆越人的这一生活习俗的源头。贝丘就是古骆越人食用螺、贝、蚌等水产后丢弃的螺壳、贝壳、蚌壳等生活垃圾。广西的贝丘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在以南宁市为中心的邕江、左右江交汇区及其支流附近地区的台地上,而大明山南麓的贝丘文化遗址则以石灰岩洞遗址为主,大明山的岩洞贝丘遗址以武鸣县聚群村六昌屯的龙母金洞遗址为主要代表。贝丘文化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00至6000年左右。螺壳的堆积表明当时的骆越人是以螺、贝、蚌等水产为自己的主要食物。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的生活习俗对本民族的健康有很大的益处。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田螺“利湿热,治黄疸”。田螺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清淡爽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田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可治目疾。螺类所含热量较低,是减肥者的理想食品。螺肉具有清热明目、利水通淋等功效,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骆越人喜食螺、贝、蚌等水产的生活习俗对后代的壮、侗语民族影响深远,至今煮田螺仍然是壮侗语民族的传统名菜和养生佳品。
2.生食养生。古骆越人以生鱼片和生羊血为养生佳肴,《礼记·王制》说:“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南方的民族叫做蛮,他们的额头刺有花纹,脚趾交叉,并且有不吃熟食的习俗。”这里不吃熟食就是指骆越人有吃生鱼片、生血、生菜的习俗,许多人对吃生鱼片、生血、生菜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是野蛮和不开化的表现,其实生吃食物有很大的养生功效。生鱼片汉人古籍叫鱼脍,壮族人叫鱼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鱼脍(鱼生)甘温无毒……温补,去冷气湿痹,除膀胱水,腹内伏梁气块,冷痃结癖疝气,喉中气结,心下酸水,开胃口,利大小肠,补腰脚,补阳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十四)吃生血主要是吃生羊血,壮族俗语说羊吃百草补在血,羊血是人体清道夫,是极好的保健食品,《本草纲目》明确指出,羊血“能制丹砂、水银、轻粉、生银、硇砂、砒霜、硫黄乳、石钟乳、空青、曾青、云母石、阳起石、孔公蘖等毒”,李时珍还赞叹道:“羊血解毒之功用如此,而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古骆越人早就明了鱼生和羊血的养生功效,创制了一系列以鱼生和羊血为主要原料的著名菜肴,如今在大明山地区,当地的壮族群众仍把鱼生和生羊血当作养生佳肴,只有贵客上门,才能品尝到这两道传统的养生名菜。
3.山珍养生。古骆越人爱吃竹笋、木耳和野生菌等山珍,《逸周书·王会解》说:“禽人菅,路人大竹”。意为禽人的贡物是菅草,路人的贡物是大竹笋。“路”古音为“骆”,路人就是骆越人,可见远在周朝时,骆越人就有吃竹笋的习俗,并把大竹笋当作贡品送给周天子。《吕氏春秋·本味篇》说:“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越骆就是骆越,骆越的菌是味道和美之物,由此可知战国时期骆越的山珍野菌已闻名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