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在平时是很常见的疾病,新生儿患上败血症一般是指发生了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而且病原体是入侵到了宝宝的血液中,在血液中繁殖进而引起的全身性的炎症,新生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是需要及时给宝宝治疗的,不然是很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命安全的,那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方法是什么呢?
在目前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出生体重较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病死率13‰-50‰。本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dysfunctionsyndrome,MODS)。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
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休克: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维持体温稳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在温箱中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温箱温度,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或予喂开水。
2、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清除局部病灶:做好皮肤、口腔、脐部护理医学教育网整理。尤其注意皮肤皱褶部位(颈项、腋窝、腹股沟等)的清洁、干燥,脐部感染时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再使用0.5%碘伏,保持干燥。
3、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
4、观察病情: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面色、精神反应、食欲、黄疸、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出现和变化,如有无嗜睡、惊厥、颅内压增高的再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职病情反复、恶化等,及时与医生联系。
在目前来说,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的重要疾病,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1‰-10‰,出生体重较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64‰。病死率13‰-50‰。本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休克(septicshock)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dysfunctionsyndrome,MODS)。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
1、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新生宝宝吃奶量明显减少,吮乳时间短而且无力,吃奶时容易呛奶,好像不懂得饥饿。
2、哭声低微如“猫叫”:败血症的宝宝常不哭闹,或只哭几声就不哭了,而且哭声低微。
3、体温不升,手足发凉:新生儿患败血症时,体温很低,测体温时在35.5℃以下,宝宝手足会发冷。
4、全身软弱四肢少动: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拉伸上肢,也没有明显的屈曲反应,一松开宝宝的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
来,也不会抓紧妈妈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5、反应低下、昏昏欲睡:败血症的宝宝在受到刺激时,反应能力低下,不会做出适当反应,例如惊醒、注视、微笑等,会表现得精神萎靡或昏昏欲睡。
6、黄疸不退或退而复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7、体重不增:败血症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体重增长期体重也不增加。
8、休克:面色苍灰,皮肤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1、维持体温稳定: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在温箱中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温箱温度,当体温偏低或体温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予物理降温或予喂开水。
2、控制感染: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清除局部病灶:做好皮肤、口腔、脐部护理医学教育网整理。尤其注意皮肤皱褶部位(颈项、腋窝、腹股沟等)的清洁、干燥,脐部感染时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再使用0.5%碘伏,保持干燥。
3、合理喂养保证营养供给,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
4、观察病情: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面色、精神反应、食欲、黄疸、皮肤黏膜出血倾向等;并发症的观察:观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症状的出现和变化,如有无嗜睡、惊厥、颅内压增高的再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职病情反复、恶化等,及时与医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