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浮动一般情况下是感受不到的,因为牙齿非常牢固,几乎不会有妄动的情况,除非是牙齿的根部断裂或根部严重破损,这种会导致牙齿浮动明显,牙齿浮动会伴有牙龈肿痛,牙龈炎症,口臭便秘的现象。
解读
《诸病源候论·齿动摇候》:“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经脉虚,风邪乘之,血气不能荣润,故令摇动。”临床有因阳明热壅、肾阴亏虚、肾气亏虚之不同。治宜审因论治。
中医应用
1、常见证候
(1)胃火燔齿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牙龈红肿疼痛,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脉滑数,舌质红,苔黄白腻偏干。
(2)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牙齿浮动,牙燥隐痛,继而牙龈宣露。伴有腰痠,头晕,耳鸣,脱发,脉细数,舌体瘦薄,舌质嫩红,苔薄或少苔。
(3)气虚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弱,舌淡苔白。
2、鉴别分析
(1)胃火燔齿牙齿浮动:多由饮酒过度或嗜食辛辣所致。齿龈为阳明络脉所系,若肠胃积热,上蒸于口,腐其齿龈,则伤失所固而动摇。《寿世保元·牙齿》说:“土热则齿摇。”其辨证要点为牙齿浮动与牙眼红肿或宣露共见,并有阳明热证可稽(如口臭、便秘、喜凉饮、脉滑数、苔黄白腻等)。治疗宜清胃固齿,方选清胃散,或甘露饮。
(2)阴虚齿燥牙齿浮动与气虚牙齿浮动:均为虚证牙齿浮动。但阴虚齿燥牙齿浮动多见于青壮年,或因房劳甚而伤肾精,或素有遗精之疾,致肾精不充,骨健失养,则齿根动摇。而气虚牙齿动多见于老年人,或劳力过度者,气虚失于固摄,故牙齿浮动。辨证要点为: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继而牙龈宣露,脉细数,舌嫩红,兼有肾阴不足症状(头晕、耳鸣、脱发等);气虚牙齿浮动,牙龈淡红,很少有牙龈宣露,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而不数。阴虚齿燥治宜滋肾固齿,方选六昧地黄丸加骨碎补,或用滋阴清胃固齿丸;气虚治宜补肾固齿,方选还少丹。
牙齿浮动,与口腔卫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漱口,食物残渣夹于齿缝。附于齿龈,日久作热,腐蚀牙根,则齿必摇。因此,保持口腔卫生也是防治牙齿浮动的必要措施。
解读
《诸病源候论·齿动摇候》:“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足阳明之脉又遍于齿,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经脉虚,风邪乘之,血气不能荣润,故令摇动。”临床有因阳明热壅、肾阴亏虚、肾气亏虚之不同。治宜审因论治。
中医应用
1、常见证候
(1)胃火燔齿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牙龈红肿疼痛,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脉滑数,舌质红,苔黄白腻偏干。
(2)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牙齿浮动,牙燥隐痛,继而牙龈宣露。伴有腰痠,头晕,耳鸣,脱发,脉细数,舌体瘦薄,舌质嫩红,苔薄或少苔。
(3)气虚牙齿浮动:牙齿浮动,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弱,舌淡苔白。
2、鉴别分析
(1)胃火燔齿牙齿浮动:多由饮酒过度或嗜食辛辣所致。齿龈为阳明络脉所系,若肠胃积热,上蒸于口,腐其齿龈,则伤失所固而动摇。《寿世保元·牙齿》说:“土热则齿摇。”其辨证要点为牙齿浮动与牙眼红肿或宣露共见,并有阳明热证可稽(如口臭、便秘、喜凉饮、脉滑数、苔黄白腻等)。治疗宜清胃固齿,方选清胃散,或甘露饮。
(2)阴虚齿燥牙齿浮动与气虚牙齿浮动:均为虚证牙齿浮动。但阴虚齿燥牙齿浮动多见于青壮年,或因房劳甚而伤肾精,或素有遗精之疾,致肾精不充,骨健失养,则齿根动摇。而气虚牙齿动多见于老年人,或劳力过度者,气虚失于固摄,故牙齿浮动。辨证要点为:阴虚齿燥牙齿浮动,继而牙龈宣露,脉细数,舌嫩红,兼有肾阴不足症状(头晕、耳鸣、脱发等);气虚牙齿浮动,牙龈淡红,很少有牙龈宣露,伴有咀嚼无力,气短懒言,脉沉细而不数。阴虚齿燥治宜滋肾固齿,方选六昧地黄丸加骨碎补,或用滋阴清胃固齿丸;气虚治宜补肾固齿,方选还少丹。
牙齿浮动,与口腔卫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漱口,食物残渣夹于齿缝。附于齿龈,日久作热,腐蚀牙根,则齿必摇。因此,保持口腔卫生也是防治牙齿浮动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