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是我们身体重要的部位,但同时容易产生一些疾病,脑血栓和脑栓塞是一些脑部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由于对脑部疾病不是很了解,对于两者不能很好的区分开来,但脑血栓是身体的栓子进入头部血管堵塞了血管产生的疾病,有一些明显的征兆,但脑栓塞却没有明显的征兆,具有突发性,对于我们身体的威胁程度往往大于脑血栓,这儿有对他们区分办法的说明,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脑血栓与脑梗塞的两大不同
1.发病机制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病症。
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如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脱落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缺血,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但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
2.临床症状有区别
脑血栓: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死亡。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
脑栓塞:以中青年人多见,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栓子的大小、数量、部位、心功能状况等因素有关。往往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但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依靠超早期利用药物静脉输注溶栓,或用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用药物直接接触血栓而溶解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进入,插入脑内血栓,
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了溶栓药量,降低了脑出血风险。动脉内溶栓最好的时机是发病后6小时内,椎基底动脉血栓可以延长至12小时。
2.静脉溶栓:要求发病6小时内,最好是3.5小时内静脉点滴溶栓药物治疗。但是静脉溶栓血管溶通率低,只有大约30%,并且可能引发脑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脑栓塞患者的输液速度要比脑血栓患者的慢,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或加重心衰;脱水剂用量宜少,以利尿剂为主。
3.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选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100毫克/次,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4.钙拮抗剂: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常可选用:尼莫地平,口服20毫克/次,每日2~3次;脑益嗪,口服25毫克/次,每日3次;盐酸氟桂嗪(西比灵),口服5~10毫克/次,每晚1次。
5.改善脑血循环:恢复血运,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常可选用的药物有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抗栓丸、培他啶等。
6.降纤治疗: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选择的药物
包括巴曲酶、去纤酶等。此外,脑血栓患者应注意维持血压在发病前或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患有慢性心房纤颤的脑栓塞患者都主张进行抗凝治疗,以防血栓的形成和脱落。
脑血栓与脑梗塞的两大不同
1.发病机制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病症。
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如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脱落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缺血,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但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
2.临床症状有区别
脑血栓:中老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数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死亡。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
脑栓塞:以中青年人多见,本病临床表现的轻重与栓子的大小、数量、部位、心功能状况等因素有关。往往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症状,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但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依靠超早期利用药物静脉输注溶栓,或用动脉导管介入治疗,用药物直接接触血栓而溶解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介入动脉内溶栓:是将一根非常细而且柔软的导管经大腿根部动脉进入,插入脑内血栓,
经导管注射溶栓药物,使得溶栓药物直接与血栓接触,使血管溶通率增加,减少了溶栓药量,降低了脑出血风险。动脉内溶栓最好的时机是发病后6小时内,椎基底动脉血栓可以延长至12小时。
2.静脉溶栓:要求发病6小时内,最好是3.5小时内静脉点滴溶栓药物治疗。但是静脉溶栓血管溶通率低,只有大约30%,并且可能引发脑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脑栓塞患者的输液速度要比脑血栓患者的慢,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引起或加重心衰;脱水剂用量宜少,以利尿剂为主。
3.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选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100毫克/次,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4.钙拮抗剂: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常可选用:尼莫地平,口服20毫克/次,每日2~3次;脑益嗪,口服25毫克/次,每日3次;盐酸氟桂嗪(西比灵),口服5~10毫克/次,每晚1次。
5.改善脑血循环:恢复血运,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常可选用的药物有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抗栓丸、培他啶等。
6.降纤治疗: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选择的药物
包括巴曲酶、去纤酶等。此外,脑血栓患者应注意维持血压在发病前或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患有慢性心房纤颤的脑栓塞患者都主张进行抗凝治疗,以防血栓的形成和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