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医学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之外,通过艾灸治疗也会有显著的效果,针对萎缩性胃炎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穴、脾俞穴等,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会对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一、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7、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
10、其他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三、临床表现
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
四、萎缩性胃炎穴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艾灸方法一:温和灸
取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门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这些穴位艾灸。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处是脾俞穴。
一、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二、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5、体质因素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6、遗传因素
在A型萎缩性胃炎发病中的地位已被证实,在恶性贫血家庭成员中PCA、IFA阳性率高,萎缩性胃炎常见。
7、金属接触
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9、缺铁性贫血
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
10、其他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等。
三、临床表现
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
四、萎缩性胃炎穴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艾灸方法一:温和灸
取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门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这些穴位艾灸。
【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时候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或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处是脾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