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在目前的临床上,主要发病的症状是在于年龄,一般在25到45之间,青春期比较少见,还有50岁后也比较少见,男性出现的病情发病率要低于女性,发病后会引起头痛,酸痛,甚至是钝痛的感觉,是否具有遗传性要经过检查后才能知道。
一、临床特点
1、年龄
骨巨细胞瘤发病高峰年龄为20~45岁,在青春期前,即骨骺闭合前及50岁以后均少见。
2、性别
女性较男性稍多见。
3、部位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长骨骨端,特别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少数累及骨盆、骶骨或其他椎体。多中心起源的骨巨细胞瘤非常少见,多累及肢体末端的小管状骨和短骨。原发于软组织内具有巨细胞瘤形态特征的肿瘤极少见。
4、症状与体征
主要症状是疼痛,常为酸痛、隐痛或钝痛,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例有局部肿胀,多为骨膨胀所引起。病变穿破骨皮质而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更加明显。压痛与皮温增高普遍存在。肿瘤邻近关节时,常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积液。少数患者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就诊,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的肿瘤常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特点
发生于长骨的病变X线片通常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的溶骨性破坏,有时呈肥皂泡样改变。一般无骨膜反应骨生成。病变主要累及骨骺和邻近的干骺端,常扩展至软骨下区,有时可累及到关节。少数情况下,病变局限在干骺端,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骺板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发生于骨干的病变通常较少见。
Campanacci根据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3级:Ⅰ级为位于骨内、边界清楚、外周有硬化缘的静止性病变;Ⅱ级为边界清楚、骨皮质变薄和膨胀、外周无硬化缘的活动性病变;Ⅲ级为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且边界不清的侵袭性肿瘤。上述分级系统与组织学改变并无良好的对应关系。
2、CT与MRI表现
CT检查对肿瘤破坏或穿破骨皮质、侵犯关节内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估。MRI成像在评价肿瘤在骨内扩展程度以及软组织和关节内受累范围有重要价值。骨巨细胞肿瘤在T1加权像中典型的改变为低到中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中显示中等到高信号,由于病变内存在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所以在上述两种MRI表现中经常产生低信号改变。
一、临床特点
1、年龄
骨巨细胞瘤发病高峰年龄为20~45岁,在青春期前,即骨骺闭合前及50岁以后均少见。
2、性别
女性较男性稍多见。
3、部位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长骨骨端,特别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少数累及骨盆、骶骨或其他椎体。多中心起源的骨巨细胞瘤非常少见,多累及肢体末端的小管状骨和短骨。原发于软组织内具有巨细胞瘤形态特征的肿瘤极少见。
4、症状与体征
主要症状是疼痛,常为酸痛、隐痛或钝痛,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例有局部肿胀,多为骨膨胀所引起。病变穿破骨皮质而侵入软组织时,局部包块更加明显。压痛与皮温增高普遍存在。肿瘤邻近关节时,常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关节积液。少数患者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就诊,可引起较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发生于脊柱和骶骨的肿瘤常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特点
发生于长骨的病变X线片通常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的溶骨性破坏,有时呈肥皂泡样改变。一般无骨膜反应骨生成。病变主要累及骨骺和邻近的干骺端,常扩展至软骨下区,有时可累及到关节。少数情况下,病变局限在干骺端,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骺板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发生于骨干的病变通常较少见。
Campanacci根据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3级:Ⅰ级为位于骨内、边界清楚、外周有硬化缘的静止性病变;Ⅱ级为边界清楚、骨皮质变薄和膨胀、外周无硬化缘的活动性病变;Ⅲ级为肿瘤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且边界不清的侵袭性肿瘤。上述分级系统与组织学改变并无良好的对应关系。
2、CT与MRI表现
CT检查对肿瘤破坏或穿破骨皮质、侵犯关节内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估。MRI成像在评价肿瘤在骨内扩展程度以及软组织和关节内受累范围有重要价值。骨巨细胞肿瘤在T1加权像中典型的改变为低到中等信号,而在T2加权像中显示中等到高信号,由于病变内存在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所以在上述两种MRI表现中经常产生低信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