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和胰腺炎是很常见的两种疾病,不过有些人是两种疾病同时患上的。胆囊息肉多数患者的病情不是很明显,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保守治疗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有些患者在胆囊息肉没有康复的之前患上胰腺炎,这两种疾病需要分开进行治疗,不能同时进行医治。
胆囊息肉治疗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胰腺炎治疗
(一)急性胰腺炎
1.一般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禁食、鼻胃管减压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但宜同时给解痉药。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s括约肌痉挛。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生长抑素等,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5)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主要靠完全肠外营养(TPN)。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剂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
2.手术治疗
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应手术治疗。
严重者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口缝合。②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开引流术。术中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及胆道引流术。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伴有壶腹部嵌顿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72小时内)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取出结石,畅通引流,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作胆囊切除术或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经纤维十二指肠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二)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应予以病因治疗,如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饮食疗法,少量多餐、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补充胰酶;控制糖尿病;营养支持疗法。必要时行胰管引流术和胰腺手术。
胆囊息肉治疗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胰腺炎治疗
(一)急性胰腺炎
1.一般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均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禁食、鼻胃管减压持续胃肠减压,防止呕吐和误吸。给全胃肠动力药可减轻腹胀。
(2)补充体液,防治休克全部病人均应经静脉补充液体、电解质和热量,以维持循环稳定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出现低血压,改善微循环。
(3)解痉止痛诊断明确者,发病早期可对症给予止痛药。但宜同时给解痉药。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s括约肌痉挛。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胃管减压、H2受体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生长抑素等,一般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胰蛋白酶抑制剂如抑肽酶、加贝酯等具有—定的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5)营养支持早期禁食,主要靠完全肠外营养(TPN)。当腹痛、压痛和肠梗阻症状减轻后可恢复饮食。除高脂血症病人外,可应用脂肪乳剂作为热源。
(6)抗生素的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在重症胰腺炎合并胰腺或胰周坏死时,经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或选择性经肠道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因肠道菌群移位造成的细菌感染。
2.手术治疗
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和胰腺坏死合并感染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诊断不确定;继发性的胰腺感染;合并胆道疾病;虽经合理支持治疗,而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应手术治疗。
严重者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剖腹清除坏死组织,放置多根多孔引流管,以便术后持续灌洗,然后将切口缝合。②剖腹清除坏死组织、创口部分敞开引流术。术中可同时行胃造瘘、空肠造瘘(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及胆道引流术。偶有单发脓肿或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可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
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伴有壶腹部嵌顿结石,合并胆道梗阻或胆道感染者,应急诊手术或早期(72小时内)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取出结石,畅通引流,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作胆囊切除术或小网膜腔胰腺区引流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经纤维十二指肠镜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二)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应予以病因治疗,如治疗胆源性疾病,戒酒;饮食疗法,少量多餐、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补充胰酶;控制糖尿病;营养支持疗法。必要时行胰管引流术和胰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