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和胆囊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有些患者会同时患病。无论是脂肪肝还是胆囊息肉,所产生的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在确诊之后,一定要积极地进行治疗,尽早的进行控制,避免危害性增加。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脂肪肝和胆囊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脂肪肝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4)适当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2.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也可用丹参、山楂、草决明、泽泻、柴胡汤、五苓散等中药治疗。
胆囊息肉治疗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脂肪肝治疗
1.一般治疗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3)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主要应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绳和游泳等,以运动时脉搏为100~160次/分钟,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20分钟内消失为宜。
(4)适当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2.药物治疗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如维生素B、C、E,卵磷脂、熊去氧胆酸、水飞蓟素、肌苷、辅酶A、还原型谷胱甘肽、牛磺酸、肉毒碱乳清酸盐、以及某些降脂药物等。也可用丹参、山楂、草决明、泽泻、柴胡汤、五苓散等中药治疗。
胆囊息肉治疗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