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害怕自己宝宝营养摄入不足,就经常给宝宝喂养很多东西,但是由于宝宝的消化系统比较弱,所以容易造成宝宝消化不良,造成积食的后果。在宝宝积食之后,不仅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健康,还会让家长们十分的担心。而宝宝积食不一定要靠药物进行治疗,其实也可以依靠一些按摩手法进行消化。那么小儿积食的按摩手法有哪些呢?
揉腹部:腹部涂上按摩油油,顺时针轻揉腹部100下,手法轻柔不宜用力。
捏脊:双手捏住脊柱两侧肌肤,从下往上提捏,动作轻柔,以小儿舒适为度,捏30次。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保健,促进消化的作用,按揉100次。
运内八卦:在掌心内劳宫四周,用拇指或中指腹作顺时针方向轻推。有效缓解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推100次。
清胃经:在拇指掌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100次,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清肺经:无名指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200-300次,止咳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娇嫩,需在涂按摩油的情况下按摩。
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为:
一、食伤型
证见腹胀且易有腹痛,口易有臭味,大便秘结。
治疗方剂:保和丸加减。
二、湿热型
证见腹胀,易流汗,手心脚心易有热感(即所谓的五心烦热),心烦易怒,好动,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治疗方剂:调胃承气汤加减。
三、寒湿型
证见大便稀软,不思饮食,喜饮热水,神态疲倦。
治疗方剂:理中汤加减。
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中脘、合谷、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每周两次,六次为一疗程。或用熏脐疗法,也有不错的疗效。
小儿推拿多使用单指、双指或掌腹,其手法有推法、捏法、掐法、揉法、拿法、按法、摩法、搓法、刮法、摇法等。其中捏法、掐法、搓法、刮法,较易引起疼痛不适,故须视情况使用。
小儿积滞推拿,为选取中脘、天枢、神阙、合谷、拇指等穴。
揉中脘:两乳联机中点,与肚脐联机之中点用中指揉穴,五分钟。
揉天枢:脐旁旁开二寸用中指或食二指同时分揉二穴,五分钟。
摩神阙:即肚脐用手掌以顺时钟方向,摩脐50下。
按合谷:手大指、食指掌骨交接处以单指按压穴位100下。
推拇指:施行者以拇指指腹,推小儿拇指掌面100次,方向由掌向指端方向。
上述方法可酌用婴儿油,预防皮肤损伤。同时亦要注意力道,才可兼顾疗效与避免小儿不适或受伤。
妈妈们平日须要注意饮食的习惯及饮食的内容。孩子积食的话,不妨试试以上的小儿推拿方法,会有不错的疗效。
揉腹部:腹部涂上按摩油油,顺时针轻揉腹部100下,手法轻柔不宜用力。
捏脊:双手捏住脊柱两侧肌肤,从下往上提捏,动作轻柔,以小儿舒适为度,捏30次。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保健,促进消化的作用,按揉100次。
运内八卦:在掌心内劳宫四周,用拇指或中指腹作顺时针方向轻推。有效缓解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推100次。
清胃经:在拇指掌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100次,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
清肺经:无名指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推200-300次,止咳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娇嫩,需在涂按摩油的情况下按摩。
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为:
一、食伤型
证见腹胀且易有腹痛,口易有臭味,大便秘结。
治疗方剂:保和丸加减。
二、湿热型
证见腹胀,易流汗,手心脚心易有热感(即所谓的五心烦热),心烦易怒,好动,易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治疗方剂:调胃承气汤加减。
三、寒湿型
证见大便稀软,不思饮食,喜饮热水,神态疲倦。
治疗方剂:理中汤加减。
针灸治疗:选取足三里、中脘、合谷、脾俞、胃俞、大肠俞等穴位,每周两次,六次为一疗程。或用熏脐疗法,也有不错的疗效。
小儿推拿多使用单指、双指或掌腹,其手法有推法、捏法、掐法、揉法、拿法、按法、摩法、搓法、刮法、摇法等。其中捏法、掐法、搓法、刮法,较易引起疼痛不适,故须视情况使用。
小儿积滞推拿,为选取中脘、天枢、神阙、合谷、拇指等穴。
揉中脘:两乳联机中点,与肚脐联机之中点用中指揉穴,五分钟。
揉天枢:脐旁旁开二寸用中指或食二指同时分揉二穴,五分钟。
摩神阙:即肚脐用手掌以顺时钟方向,摩脐50下。
按合谷:手大指、食指掌骨交接处以单指按压穴位100下。
推拇指:施行者以拇指指腹,推小儿拇指掌面100次,方向由掌向指端方向。
上述方法可酌用婴儿油,预防皮肤损伤。同时亦要注意力道,才可兼顾疗效与避免小儿不适或受伤。
妈妈们平日须要注意饮食的习惯及饮食的内容。孩子积食的话,不妨试试以上的小儿推拿方法,会有不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