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这种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的是儿童和青少年,而且主要好发的部位是下肢的长骨部位,患上这种疾病一般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出现疼痛,晚上一般会疼痛加剧,因此患上骨样骨瘤一定要尽早进行治疗,越早越好,不然时间久了是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的。
骨样骨瘤系一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特殊类型良性骨肿瘤。其特征性的发生于5~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下肢长骨,其次是上肢骨,脊柱、手、足等部位则较少见。绝大部分病变为单发,也可累及全身多处骨骼,病变可发生在骨骼的任何部位约90%骨样骨瘤病人的典型临床特征是疼痛,由轻到重,从间歇性到持续性,从病变局部发展到可伴有放射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以夜间疼痛或夜间疼痛加重为特征性表现。
骨样骨瘤主要需与成骨细胞瘤和骨皮质脓肿鉴别。与成骨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是瘤巢的大小,直径大于2cm以上者考虑成骨细胞瘤,而骨样骨瘤的瘤巢直径常小于2cm。骨皮质脓肿常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无骨样骨瘤的规律性疼痛,骨质破坏区内无钙化或骨化,边缘不及骨样骨瘤规整。
检查
分析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瘤巢的位置、大小及有无钙化或骨化;(2)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和骨膜反应;(3)瘤巢周围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
X线表现: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多具特征性,瘤巢的确定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瘤巢一般位于病变中心,常为单个瘤巢,偶见2个以上的瘤巢。半数以上巢内发生钙化或骨化,形成“牛眼征”。瘤巢周围硬化广泛时,可以遮蔽瘤巢,此时用体层摄影或CT扫描才能显示瘤巢。
CT表现:薄层CT扫描是现如今显示骨样骨瘤瘤巢的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更能准确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
MRI表现:MRI能敏感地发现病变的存在,尽管能多方向观察,但对于瘤巢的确定仍不如CT。
治疗原则
骨样骨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全破坏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区可以保留而不会导致肿瘤复发。开放性瘤巢切除术损伤范围及骨质切除范围较大,少数病人仍可能因瘤巢切除不彻底而复发。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近年来倡导运用CT定位引导经皮行瘤巢毁损术、激光冷冻术或热凝固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疗效。这些手术方式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能够保证完全破坏瘤巢。
骨样骨瘤系一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特殊类型良性骨肿瘤。其特征性的发生于5~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下肢长骨,其次是上肢骨,脊柱、手、足等部位则较少见。绝大部分病变为单发,也可累及全身多处骨骼,病变可发生在骨骼的任何部位约90%骨样骨瘤病人的典型临床特征是疼痛,由轻到重,从间歇性到持续性,从病变局部发展到可伴有放射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以夜间疼痛或夜间疼痛加重为特征性表现。
骨样骨瘤主要需与成骨细胞瘤和骨皮质脓肿鉴别。与成骨细胞瘤的鉴别要点是瘤巢的大小,直径大于2cm以上者考虑成骨细胞瘤,而骨样骨瘤的瘤巢直径常小于2cm。骨皮质脓肿常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无骨样骨瘤的规律性疼痛,骨质破坏区内无钙化或骨化,边缘不及骨样骨瘤规整。
检查
分析X线平片、CT和MRI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瘤巢的位置、大小及有无钙化或骨化;(2)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和骨膜反应;(3)瘤巢周围软组织和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
X线表现: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多具特征性,瘤巢的确定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瘤巢一般位于病变中心,常为单个瘤巢,偶见2个以上的瘤巢。半数以上巢内发生钙化或骨化,形成“牛眼征”。瘤巢周围硬化广泛时,可以遮蔽瘤巢,此时用体层摄影或CT扫描才能显示瘤巢。
CT表现:薄层CT扫描是现如今显示骨样骨瘤瘤巢的最佳方法,比X线平片和MRI更能准确显示瘤巢。能够确诊平片所不能诊断的可疑病例,尤其适用于关节囊内、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
MRI表现:MRI能敏感地发现病变的存在,尽管能多方向观察,但对于瘤巢的确定仍不如CT。
治疗原则
骨样骨瘤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完全破坏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区可以保留而不会导致肿瘤复发。开放性瘤巢切除术损伤范围及骨质切除范围较大,少数病人仍可能因瘤巢切除不彻底而复发。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近年来倡导运用CT定位引导经皮行瘤巢毁损术、激光冷冻术或热凝固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疗效。这些手术方式操作安全、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能够保证完全破坏瘤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