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被称作为“花卉之王”,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映山红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映山红的味道辛、苦,但是可以起到止咳化痰、温肺利尿的功效,因此对于感冒或呼吸道出现异常症状的人群来说,使用映山红具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不了解映山红的人群,有必要了解一下映山红有什么具体作用。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满山红,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黔西)、湖北麻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杜鹃花的种类是很多的,因为花色绚丽,因此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
杜鹃花的形态特征
树形
落叶灌木,高2~7米;分枝一般多而纤细,但也有罕见粗壮的分枝,国家5A级风景区《百里杜鹃》保存着最原始古老的杜鹃林,这里的杜鹃历来以花朵大、花艳、树大而著称,随着人们对这片原始杜鹃林的重视在2010年相继发现几株粗壮的原生杜鹃树。此树为2010年调查发现,地径92厘公分,树共有桠枝十枝,树高近7米,十个桠枝单个直径平均近20公分堪称中国杜鹃花之王。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叶脉为羽状网脉,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
花型
花2-3(-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来,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花药背着药着生,孔裂,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无毛。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杜鹃花的根(杜鹃根):酸、甘、温。活血,止痛,祛风,止痛。用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风湿痛,跌打损伤。
叶(杜鹃叶):酸,平。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痈肿疔疮,外伤出血,瘾疹。
花(杜鹃):酸、甘,温。活血,调经,祛风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
【佤药】歹哩哑:花、果实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崩漏,肠风下血,闭经《滇药录》。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满山红,主要分布在我国贵州(黔西)、湖北麻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杜鹃花的种类是很多的,因为花色绚丽,因此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
杜鹃花的形态特征
树形
落叶灌木,高2~7米;分枝一般多而纤细,但也有罕见粗壮的分枝,国家5A级风景区《百里杜鹃》保存着最原始古老的杜鹃林,这里的杜鹃历来以花朵大、花艳、树大而著称,随着人们对这片原始杜鹃林的重视在2010年相继发现几株粗壮的原生杜鹃树。此树为2010年调查发现,地径92厘公分,树共有桠枝十枝,树高近7米,十个桠枝单个直径平均近20公分堪称中国杜鹃花之王。叶革质,常集生枝端,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或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微反卷,具细齿,上面深绿色,疏被糙伏毛,下面淡白色,密被褐色糙伏毛,叶脉为羽状网脉,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叶柄长2-6毫米,密被亮棕褐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外面中部以上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
花型
花2-3(-6)朵簇生枝顶;花梗长8毫来,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5深裂,裂片三角状长卵形,长5毫米,被糙伏毛,边缘具睫毛;花冠阔漏斗形,玫瑰色、鲜红色或暗红色,长3.5-4厘米,宽1.5-2厘米,裂片5,倒卵形,长2.5-3厘米,上部裂片具深红色斑点;雄蕊10,长约与花冠相等,花丝线状,花药背着药着生,孔裂,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无毛。蒴果卵球形,长达1厘米,密被糙伏毛;花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8月。
杜鹃花的功效与作用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和血;调经;止咳;祛风湿;解疮毒。主吐血;衄血;崩漏;月经不调;咳嗽;风湿痹痛;痈疖疮毒。
杜鹃花的根(杜鹃根):酸、甘、温。活血,止痛,祛风,止痛。用于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风湿痛,跌打损伤。
叶(杜鹃叶):酸,平。清热解毒,止血。用于痈肿疔疮,外伤出血,瘾疹。
花(杜鹃):酸、甘,温。活血,调经,祛风湿。用于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
【佤药】歹哩哑:花、果实治疗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风湿痛,吐血,衄血;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崩漏,肠风下血,闭经《滇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