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农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家家户户有在用一个大的扫帚,这个扫帚是很常见的一种,主要适用农作物的原料制作的,比起普通的扫帚更好用,而且能很好的去掉家中的灰尘,但是在制作扫帚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会把扫帚上面的颗粒状全部都扫下来,这样才能制作成一把完美的扫帚,在方法上面需要特别注意。
相信很多人对于扫帚苗这种常见的植物并不陌生,顾名思义,扫帚苗就是用来做成扫帚打扫卫生用的,很多人的概念里扫帚苗就只有这一种用途,除此之外可能就是绿化环境了,实在想象不出它还能有什么用途!但是懂中医的人可能都会感慨一下,这种中药实在是太低调了,以至于就算它出现在中医处方上,老百姓都不会联想到扫帚苗!
扫帚苗,又名地麦、落帚、扫帚菜、孔雀松,正式名字叫做"地肤苗",是一味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中药,不过中医最常用的是扫帚苗的籽,叫做"地肤子"。而扫帚苗则可以做成药膳,比如:麻酱扫帚苗。有一次看烹饪节目,讲的就是主厨制作"麻酱扫帚苗"的过程,简直太享受了。扫帚苗微苦,取鲜嫩者焯熟,然后芝麻酱中放适量的生抽、老醋、盐、白糖(纠正苦味)、芥末油等调料,洒到菜上。看完之后,是不是有些人要跃跃欲试了?
扫帚苗的籽,也就是中药地肤子,在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涩痛、外阴瘙痒、湿热带下、湿疹、皮肤瘙痒、痢疾便血等疾病。《滇南本草》记载其功效为: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本草原始》认为地肤子"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备要》亦记载其"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一首著名的"地肤子汤",主治证为"下焦热结,致患淋证,小便赤涩不利,尿频量少,茎中刺痛,或有血尿",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量为:地肤子9克,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3克。地肤子在外科中也经常使用,常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的外洗剂中。
下面介绍几个地肤子常用的内服、外洗验方:
1治肾炎水肿:地肤子10g,浮萍8g,木贼草6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久血痢:地肤子1两(37g),地榆3分(1g),黄芩3分(1g)。研末为散剂,用粥调和服用,每次2钱(6g),每日数次。《圣惠方》(宋代1两=37.375g,1两=10钱=100分)
3治阴囊湿痒:地肤子、蛇床子、苦参、花椒各等量,水煎外洗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4治丹毒:地肤子、金银花、菊花各30g,荆芥、防风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地肤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对于生长条件要求很低,且物美价廉,它的药用价值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仅作科普,处方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一首著名的"地肤子汤",主治证为"下焦热结,致患淋证,小便赤涩不利,尿频量少,茎中刺痛,或有血尿",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量为:地肤子9克,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3克。地肤子在外科中也经常使用,常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的外洗剂中。
下面介绍几个地肤子常用的内服、外洗验方:
1治肾炎水肿:地肤子10g,浮萍8g,木贼草6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久血痢:地肤子1两(37g),地榆3分(1g),黄芩3分(1g)。研末为散剂,用粥调和服用,每次2钱(6g),每日数次。《圣惠方》(宋代1两=37.375g,1两=10钱=100分)
3治阴囊湿痒:地肤子、蛇床子、苦参、花椒各等量,水煎外洗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4治丹毒:地肤子、金银花、菊花各30g,荆芥、防风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地肤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对于生长条件要求很低,且物美价廉,它的药用价值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仅作科普,处方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相信很多人对于扫帚苗这种常见的植物并不陌生,顾名思义,扫帚苗就是用来做成扫帚打扫卫生用的,很多人的概念里扫帚苗就只有这一种用途,除此之外可能就是绿化环境了,实在想象不出它还能有什么用途!但是懂中医的人可能都会感慨一下,这种中药实在是太低调了,以至于就算它出现在中医处方上,老百姓都不会联想到扫帚苗!
扫帚苗,又名地麦、落帚、扫帚菜、孔雀松,正式名字叫做"地肤苗",是一味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中药,不过中医最常用的是扫帚苗的籽,叫做"地肤子"。而扫帚苗则可以做成药膳,比如:麻酱扫帚苗。有一次看烹饪节目,讲的就是主厨制作"麻酱扫帚苗"的过程,简直太享受了。扫帚苗微苦,取鲜嫩者焯熟,然后芝麻酱中放适量的生抽、老醋、盐、白糖(纠正苦味)、芥末油等调料,洒到菜上。看完之后,是不是有些人要跃跃欲试了?
扫帚苗的籽,也就是中药地肤子,在临床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涩痛、外阴瘙痒、湿热带下、湿疹、皮肤瘙痒、痢疾便血等疾病。《滇南本草》记载其功效为: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妇人湿热带下用之良。《本草原始》认为地肤子"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本草备要》亦记载其"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一首著名的"地肤子汤",主治证为"下焦热结,致患淋证,小便赤涩不利,尿频量少,茎中刺痛,或有血尿",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量为:地肤子9克,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3克。地肤子在外科中也经常使用,常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的外洗剂中。
下面介绍几个地肤子常用的内服、外洗验方:
1治肾炎水肿:地肤子10g,浮萍8g,木贼草6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久血痢:地肤子1两(37g),地榆3分(1g),黄芩3分(1g)。研末为散剂,用粥调和服用,每次2钱(6g),每日数次。《圣惠方》(宋代1两=37.375g,1两=10钱=100分)
3治阴囊湿痒:地肤子、蛇床子、苦参、花椒各等量,水煎外洗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4治丹毒:地肤子、金银花、菊花各30g,荆芥、防风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地肤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对于生长条件要求很低,且物美价廉,它的药用价值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仅作科普,处方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就有一首著名的"地肤子汤",主治证为"下焦热结,致患淋证,小便赤涩不利,尿频量少,茎中刺痛,或有血尿",药物组成及现代常用量为:地肤子9克,知母、黄芩、猪苓、瞿麦、枳实、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3克。地肤子在外科中也经常使用,常用于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的外洗剂中。
下面介绍几个地肤子常用的内服、外洗验方:
1治肾炎水肿:地肤子10g,浮萍8g,木贼草6g,桑白皮10g。水煎服,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久血痢:地肤子1两(37g),地榆3分(1g),黄芩3分(1g)。研末为散剂,用粥调和服用,每次2钱(6g),每日数次。《圣惠方》(宋代1两=37.375g,1两=10钱=100分)
3治阴囊湿痒:地肤子、蛇床子、苦参、花椒各等量,水煎外洗患处。《湖北中草药志》
4治丹毒:地肤子、金银花、菊花各30g,荆芥、防风各15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地肤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对于生长条件要求很低,且物美价廉,它的药用价值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仅作科普,处方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