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的症状,比如患者会出现身体发热,还有心包炎以及肺炎等综合征等表现,有的人担心会反复的发作,其实这种病反复发作的情况一般是不存在的,很多人不知道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是怎样的?想做一些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吧。
一.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是怎样的?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syndrome,PMIS)也称Dressler综合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出现以发热、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并有反复发生的倾向。
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概述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syndrome)也称Dressler综合症,发生率约10%,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
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四.发病原因
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心肌损伤,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也有报道肺栓塞、肺炎及心脏手术也可引起本症。
五.发病机制
1.自身免疫反应学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坏死心肌组织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心肌抗体,抗心肌抗体与坏死心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心包膜,胸膜,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处,并激活补体,生成生物活性物质,造成血管损伤,使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甚至破裂出血,引起心包炎(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炎(无菌性炎症)等改变。在AMI患者中大多数能检测出抗体或免疫复合物。
2.感染学说:可能与感染病毒有关。
3.抗凝药物的使用:既往的观点曾认为PMIS的发生与心肌梗死时使用抗凝剂有关。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对该机制提出了质疑,超过25%的PMIS发生时并未使用抗凝药物,且随着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增加,虽然抗凝药物使用越来越普遍,但PMIS的发生率反而降低。所以,虽然抗凝药物的使用仍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与其增加坏死组织渗出有关,而非PMIS。
六.病理生理
早期少量仅表现为心包少量渗出时,对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当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后,可影响心室充盈,使每搏射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并代偿性地出现心率增快、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同时会引起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淤血。如晚期出现缩窄性心包炎,可引起心室充盈严重受限,心输出量明显减低,合并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同时存在明显的体循环淤血,并可出现全身消耗性表现。
七.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0日到2个月内发病,一小部分患者可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病。起病的症状主要为胸痛伴有发热和不适感。发热一般可达38~39℃,偶可达40℃,持续1~2周或3~6周。胸痛呈压榨样或重压感,患者可能极度痛苦以致被怀疑为心肌梗死;但症
状亦可以很轻,患者只感胸部钝痛或轻度不适。胸痛可能持续数日,轻者可能只持续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颈部两侧、下颚部、肩部、背部或上腹部,深呼吸可加重。患者常取坐位,上半身前倾以减轻疼痛。体检主要发现为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随体位变化。心包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有时伴有胸膜摩擦音。
一.心肌梗死后综合症是怎样的?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syndrome,PMIS)也称Dressler综合征: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数日至数周出现以发热、心包炎、胸膜炎、肺炎等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并有反复发生的倾向。
二.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的概述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ostinfarctionsyndrome)也称Dressler综合症,发生率约10%,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
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四.发病原因
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心肌损伤,最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也有报道肺栓塞、肺炎及心脏手术也可引起本症。
五.发病机制
1.自身免疫反应学说: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坏死心肌组织作为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心肌抗体,抗心肌抗体与坏死心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随血流沉积在心包膜,胸膜,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内皮处,并激活补体,生成生物活性物质,造成血管损伤,使其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甚至破裂出血,引起心包炎(积液),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炎(无菌性炎症)等改变。在AMI患者中大多数能检测出抗体或免疫复合物。
2.感染学说:可能与感染病毒有关。
3.抗凝药物的使用:既往的观点曾认为PMIS的发生与心肌梗死时使用抗凝剂有关。但近来越来越多的报道对该机制提出了质疑,超过25%的PMIS发生时并未使用抗凝药物,且随着早期再灌注治疗的增加,虽然抗凝药物使用越来越普遍,但PMIS的发生率反而降低。所以,虽然抗凝药物的使用仍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可能与其增加坏死组织渗出有关,而非PMIS。
六.病理生理
早期少量仅表现为心包少量渗出时,对于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当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后,可影响心室充盈,使每搏射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并代偿性地出现心率增快、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同时会引起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淤血。如晚期出现缩窄性心包炎,可引起心室充盈严重受限,心输出量明显减低,合并持续的低血压状态,同时存在明显的体循环淤血,并可出现全身消耗性表现。
七.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0日到2个月内发病,一小部分患者可于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发病。起病的症状主要为胸痛伴有发热和不适感。发热一般可达38~39℃,偶可达40℃,持续1~2周或3~6周。胸痛呈压榨样或重压感,患者可能极度痛苦以致被怀疑为心肌梗死;但症
状亦可以很轻,患者只感胸部钝痛或轻度不适。胸痛可能持续数日,轻者可能只持续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周。胸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颈部两侧、下颚部、肩部、背部或上腹部,深呼吸可加重。患者常取坐位,上半身前倾以减轻疼痛。体检主要发现为心包摩擦音,心包摩擦音随体位变化。心包摩擦音可持续2周以上。有时伴有胸膜摩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