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草属于常见的植物,因为气味芳香,所以有这个名字,具有开胃止吐,缓解因为暑热导致的中暑,恶心呕吐的症状,藿香草不仅仅只有这些,其中的好处和功效,还有很多是不为人知的,这些需要我们去大多数的做好了相关的了解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知道关于藿香草中的作用。
藿香的功效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正是由于藿香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卓著,因此是中医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必不可少之要药,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等系列中成药在药店俏销的真正原因,源于藿香醒脾理湿的卓著疗效。
芳香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证。
本品为芳化湿浊的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配伍,如不换金正气散。
解暑发表,用于暑湿证及湿温初起。
藿香性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对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恶泄泻者,可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每与清热祛湿的滑石、黄芩、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止呕,用于呕吐。
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最为适宜。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典籍记录其功效】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藿香的功效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正是由于藿香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卓著,因此是中医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必不可少之要药,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等系列中成药在药店俏销的真正原因,源于藿香醒脾理湿的卓著疗效。
芳香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证。
本品为芳化湿浊的要药。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配伍,如不换金正气散。
解暑发表,用于暑湿证及湿温初起。
藿香性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对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痞、呕恶泄泻者,可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湿温初起,湿热并重者,每与清热祛湿的滑石、黄芩、茵陈蒿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止呕,用于呕吐。
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最为适宜。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典籍记录其功效】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汤液本草》:"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本草述》:"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