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度数是可能会出现起起伏伏的,如果是轻微变化的话不用太过于担忧的,只要在平时的时候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通常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但要是去做度数检查的时候发现起伏太大的话就要引起重视的,这个时候就可能需要对症下药的,避免自己出现一些近视,或者是散光的情况。
怎么知道眼睛度数
治疗原则
1.儿童、青少年均需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并配戴合适的凹球面镜矫正。
2.高度近视除验光配镜外,也可用接触镜矫正。
3.高度近视有眼底病变者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后巩膜加固术。
4.20岁以上无禁忌症者可考虑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或镭射屈光性切除术。
用药原则
1.预防近视或治疗假性近视滴用托比卡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双眼。
2.15岁以下散瞳验光前,滴托比卡胺滴眼液每10分钟1次,2小时内滴6—8次。
3.7岁以下儿童特别斜视性屈光不正散瞳验光时,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让睫状肌充分麻痹,则验光准确。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视力诊断
对数视力表
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
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0、眼球轴长>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21世纪初已有的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其屈光度在-300度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怎么知道眼睛度数
治疗原则
1.儿童、青少年均需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并配戴合适的凹球面镜矫正。
2.高度近视除验光配镜外,也可用接触镜矫正。
3.高度近视有眼底病变者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后巩膜加固术。
4.20岁以上无禁忌症者可考虑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或镭射屈光性切除术。
用药原则
1.预防近视或治疗假性近视滴用托比卡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双眼。
2.15岁以下散瞳验光前,滴托比卡胺滴眼液每10分钟1次,2小时内滴6—8次。
3.7岁以下儿童特别斜视性屈光不正散瞳验光时,一般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让睫状肌充分麻痹,则验光准确。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视力诊断
对数视力表
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
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0、眼球轴长>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21世纪初已有的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其屈光度在-300度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